顯示具有 親子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親子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Day 368 - 失控的小孩 = 失控的父母


侄子現在七歲了,一直以來在和他的相處中,我常會對於他某些不受控制的行為起情緒反應。
例如最近才發生的一件事:我和侄子剛出家門,他自顧自的在玩,突然就自 high 的朝馬路的另一端衝過去,完全沒有看路上有沒有來車,好死不死剛好有輛機車疾駛過來,就差那麼一點要撞上他了。在這個當下我對他的魯莽感到非常生氣,於是板起臉再次的教導他過馬路時要先停下來看看有沒有來車,以確保自己和別人的安全。
或者其他小事情,像是要哄他睡覺,但是他就是在床上玩個不停不肯睡,我就會越哄越沒耐心。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和他的相處過程中屢屢挑戰著我的極限。

於是在和侄子相處的關係中常會出現一種互動模式:
我會對於他不受控制的行為起情緒反應,而當種種不受控制的情況不斷地發生,我的情緒也持續地累積了一段時間以後,會到達一個失控的臨界點,這時候我就會忍不住對他發脾氣或破口大罵。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他和我的體驗一定都不太好受,而事後我也會對自己的失控行為感到愧疚、後悔與自責。

透過反省了這個模式,我才看到自己在平常和侄子的互動中,很多時候是缺乏自我覺察和自我主導的。因為如果我能清醒的選擇,其實我更願意和他的關係是建立在一種平等、互相信賴的基礎上,當摩擦發生時可以互相溝通,了解彼此內在的體驗和想法,進而達成共識的關係,當然這樣的品質會需要時間來發展和調整的;而不是建立在權威的階級關係上,我需要不斷的形塑他去成為我期望的樣子,不斷的控制他不要犯錯,不斷的對他說"不要",不斷的對他犯錯累積情緒和形成衝突,然後再對自己情緒失控的行為感到愧疚與後悔。
在觀察很多的親子關係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父母師長會在口頭上教導孩子人人平等的概念,不該有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或社會地位歧視......這類偏差的價值觀,但是父母師長在身教上卻實行著不平等的權威階級觀念,如同這是父母意識深處裡接受並深信的價值觀,而這其實才會是孩子從父母身上實際學到的東西,無怪乎種種的歧視問題會一直存在人類的社會中而無法消弭。


在這個模式裡,我發現會對侄子產生情緒反應的點,自己其實都已經有一個"他應該要怎麼做"的預設概念了,所以當侄子的表現不符合我的預設概念時,特別是過去我已經教導過他這個概念他卻還犯錯時,我就會對於他"明知故犯"起情緒反應。
然而反觀自身,我發現自己在生活中並沒有完全做到這些我投射到侄子身上,認為"他應該要怎麼做"的預設概念,如同我一直在用自己並沒有完全做到的價值觀在批判和控制侄子,噢!這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嗎。
而且這些價值觀其實只存在我的心智中,我的情緒反應也是只發生在我的心智中,這意味著我是唯一一個可以為自己內在發生的體驗負責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可以決定我的外在表現的人。

所以,其實我是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內在體驗來改變這個外在模式的,例如我可以藉這個機會自我探索一下為什麼我會對侄子的行為起反應?為什麼我會有這種對與錯的價值觀?這價值觀從哪來的?這價值觀真的符合實際嗎,或就只是一個我信以為真的偏見?
如果只是個不符合實際的偏見,那麼我當然沒有理由繼續緊抓著它不放。
如果這個價值觀是實際的,像是"過馬路時要先停下來看看有沒有來車,以確保自己和別人的安全",那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跟他溝通,讓他可以真實的了解並且整合進他的生活之中。而不需要因為我認為他犯錯了,於是帶著情緒責備他,這或許可以暫時改變他的行為,但孩子不是因為了解而自發改變的,而是接收著大人的情緒和觀念而被強迫改變的,這也會在孩子的內在累積情緒創傷並形成記憶,進而產生和大人的隔閡或衝突關係。

在這個模式中,存在著一種控制的幻象,意思是我會企圖將侄子控制在我認為對的價值觀內去行動,但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決定自己要怎麼活出控制這個字,我沒有在和侄子的互動中主導/控制自己去看看要怎麼和另一個生命互動對彼此才是最好的,而是被心智中自己沒有覺察的預設概念和情緒反應所控制著我的表現,如同是自己的人格習氣在控制著我,而不是我清楚的在自我控制,因此當出發點是失控的,就會不斷的產生的重複循環的失控後果了。



有趣的是,同樣的模式,我觀察到在我和父母的關係中也存在,只是我扮演的是小孩的角色,而父母扮演著失控的大人的角色。所以我只是從父母的身上學到這個模式,又複製到了自己和侄子的關係之中,這就像是難以破解的家族業力一樣。
但現在我開始覺察到這個重複的模式了,而我也不願意接受在生活中一直重複發生這樣的模式,因為這個模式局限了我和侄子的互動關係與彼此的生命潛力,這對我們都沒有好處,所以我將支持自己逐漸的停止這個模式,打破這個家族業力。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Day 245 - 對電腦遊戲的癮9

接續 Day 237 - 對電腦遊戲的癮238 - 對電腦遊戲的癮2Day 239 - 對電腦遊戲的癮3Day 240 - 對電腦遊戲的癮4Day 241 - 對電腦遊戲的癮5Day 242 - 對電腦遊戲的癮6Day 243 - 對電腦遊戲的癮7Day 244 - 對電腦遊戲的癮8


我承諾自己去實踐在前面幾篇blog中對自己所做的承諾,支持自己停止活在"沉迷於電腦遊戲"的心智模式/結構之中,先讓自己可以作為主導原則來玩電腦遊戲,將玩電腦遊戲作為自己一體平等的表達和體驗。
然後,我可以將自己在玩電腦遊戲上的表現作為侄子的榜樣,以身作責的玩給侄子看。

我承諾自己當面臨侄子玩太久/沉溺於電腦遊戲的情況,如果我的心智中有任何的排斥、抗拒的反應產生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不被排斥、抗拒的能量驅動而去告訴/要求/教育侄子 - 要他停止繼續玩,只因為我認為這樣是對他不好的/不健康的。
而這裡玩太久的定義是 - 去和家中其他大人溝通一個侄子適合玩的時間,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就是玩太久了。

我了解到當我自己仍然還有電腦遊戲的癮,如同當我還會被心智能量驅動去玩電腦遊戲,當我還沉浸在心智能量中玩電腦遊戲時,我對於玩電腦遊戲的這件事上其實一點主導原則/意志也沒有,而只是受心智/意識控制的奴隸罷了。
因此我作為大人所表現的,正是我的侄子模仿/學習的對象。所以在我還沒有作為主導原則去玩電腦遊戲之前,如同在我還沒有有效率的去主導/修正自己的情況時,我也無法有效率的去指導/修正侄子的情況。
而這時候告訴他電腦遊戲玩太久是不好的/不健康的,對他來說只是一個關於是非對錯、虛幻的概念/話語而已,無法實際落實在生活上,於是分裂在他的心智中就形成了。
而當大人們不斷的要求/命令/威脅侄子,要侄子改變,但大人們的話語卻與侄子的慾望/內在聲音起衝突時,反而會造成他的反抗與排斥,形成反效果,於是侄子與大人們分裂的關係也形成了。

我承諾自己去嘗試/學習在適當的時機,在侄子不會抗拒、排斥的情況下,如何用侄子聽得懂的話,來告訴侄子如果他玩電腦遊戲太久,對他/他的心智/他的身體/他的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讓他了解他的決定/行為會造成什麼實際的後果,而不是只是告訴他一個是非對錯的觀念而已。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Day 244 - 對電腦遊戲的癮8

接續 Day 237 - 對電腦遊戲的癮Day 238 - 對電腦遊戲的癮2Day 239 - 對電腦遊戲的癮3Day 240 - 對電腦遊戲的癮4Day 241 - 對電腦遊戲的癮5Day 242 - 對電腦遊戲的癮6Day 243 - 對電腦遊戲的癮7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這整個心智模式的運作/生活的循環 - 我因為感到無聊/沉悶/疲憊/緊繃/煩躁而想要藉由玩電腦遊戲來帶給我興奮/有趣/放鬆的感覺,如同我被心智能量驅動而去玩電腦遊戲,也如同我藉由玩電腦遊戲來逃避負面能量/體驗正面能量。
然後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我不斷的參與/強化心智中"爭輸贏"的模式,不斷的在想要贏和討厭輸的兩極擺盪,因此體驗到大量的能量反應,同時身體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自主的被心智操弄而感到緊繃和酸痛。如同我作為心智意識系統沉浸在能量之中玩電腦遊戲,並且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的操弄我的身體,不斷的從我的身體的某些部位擷取資源來轉化為能量,使自己作為心智意識系統能夠蓬勃發展。
而由於我沉溺在心智能量/電腦遊戲中的時間太久,佔據了日常生活中其他事情/責任的時間,導致我有些事不能做或者必須延期,而我在這個時候又會開始對於該做卻還沒有的事情感到有壓力/緊張/焦慮,直到那些事情開始被執行或者做完為止。
等我該做的事情終於完成了,我又想透過玩電腦遊戲來帶給我興奮/有趣/放鬆的感覺,然後繼續整個模式/循環。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我陷在這整個心智模式/循環中,如同我相信與這個心智模式相關的心智結構是真的,於時我根據這個心智模式/結構來生活,來表達自己,同時也把這個心智模式/結構投射到我的侄子身上或者我的世界中其他人的身上,認為他/他們也是被心智中的慾望/能量驅動而著迷於心智能量體驗/電腦遊戲之中。
同時,我又根據了自己另一個由記憶形成的信念/概念 - "玩太多/太久電腦遊戲是不好的/負面的/錯的/墮落的/不健康的",而批判侄子/其他人沉迷於電腦遊戲之中是不好的/錯的/負面的,並企圖"修正"他/他們的行為。
卻沒有看到、了解到這一切都是我根據自己的心智結構所感知/解讀到的現象,是我把這些心智結構強加在我自己、我的物質現實生活和別人上面的,而形成了種種分裂的關係和生活中我不想體驗的後果。

我承諾自己當在日常生活中,發覺到自己開始進入了"沉迷於電腦遊戲"的整個模式的時候,我作為主導原則指揮自己停止參與這個模式,停止繼續延續這個心智結構/模式,停止將這整個模式實體化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停止將這整個心智結構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停止創造相同的循環到日常生活中讓自己體驗。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Day 243 - 對電腦遊戲的癮7

接續 Day 237 - 對電腦遊戲的癮238 - 對電腦遊戲的癮2Day 239 - 對電腦遊戲的癮3Day 240 - 對電腦遊戲的癮4Day 241 - 對電腦遊戲的癮5Day 242 - 對電腦遊戲的癮6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因為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大量興奮、有趣的能量,而使自己著迷於這些能量體驗/電腦遊戲之中,讓心智中的能量體驗/電腦遊戲完全佔據了我的注意力,導致於玩電腦遊戲的時間過久了。而這裡"過久"的定義是,已經超出了我原本預計要玩的時間,或者佔據了我該做其他事情的時間,或者身體某些部位已經持續的酸痛、眼睛已經不舒服了。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當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興奮、有趣或任何正面能量時,放縱自己沉浸在這些體驗之中,而沒有考慮到這一時的爽快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 我把自己訓練得更容易透過玩電腦遊戲而進入/沉浸在心智之中,更容易被慾望驅動我去玩遊戲而不是我主導自己去玩的;心智/意識不斷的從身體某些部位擷取資源轉化成能量,造成身體酸痛,如同我為了體驗心智中的正面能量而甘願犧牲身體如同生命;由於玩電腦遊戲的時間過長,佔據了我該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導致了原本該做的事情/該負的責任就延期了或者不做了;由於我沉浸在心智能量中玩電腦遊戲,導致我一場遊戲玩下來其實身體已經疲累了,而我作為心智意識系統也感覺到沒有能量了、頭昏腦脹了、累了,所以其實無法再有效率的去進行其他的工作/責任。
在這個過程中,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與自己/心智/身體/日常生活都形成了分離的關係,完全沒有主導原則/意志在裡面。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當我覺察到自己已經玩太久了/該停止了的時候,卻故意忽略這一點而繼續玩,或者因為被心智中的慾望驅動而想要再玩久一點,如同想要再多體驗一點正面能量。並參與了"再玩一下就好/這太好玩了/我還想玩"的內在對話,來合理化我的慾望和行為,讓自己可以繼續沉浸在心智能量/電腦遊戲之中。而不是我作為自己的主導原則,告訴自己"停止",然後就離開遊戲,去做該做的事情。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因為沉溺於電腦遊戲過久的時間,導致我日常生活中該做的事情/該負的責任沒有去進行,這時候我會開始對那些該做卻還沒做的事感到有壓力/緊張/焦慮,而開始讓那些還沒做的事和壓力/緊張/焦慮的能量佔據我的注意力,不時的就會浮現"我某件事情還沒做"的想法,然後就開始感到有壓力/緊張/焦慮,直到我開始去做那件事情為止。
在這之中,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將"該做卻還沒有做的事情"與壓力/緊張/焦慮連結在一起。

我承諾自己當我發覺玩電腦遊戲的時間已經玩太久了/該停止了,那麼我作為自己的主導原則告訴自己"停止",然後立刻身體力行的關掉電腦遊戲,去做我該做的事情。在要停止的時刻如果有抗拒的能量反應或者還想再玩的慾望/內在對話出現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推動自己立即的關掉電腦遊戲,不讓自己被能量/內在對話引誘而繼續玩下去。

我承諾自己如果我還有事情該做卻還沒有做,當心智中浮現"某件事情還沒做"的想法和/或壓力/緊張/焦慮的能量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我了解到這時候的壓力/緊張/焦慮對於去完成那件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並且會影響到我現在正在進行的事情。所以我作為主導原則透過呼吸讓自己穩定在物質這裡,然後去規劃要去進行那件事情的時間,接下來就專注在該做的事情上。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Day 242 - 對電腦遊戲的癮6

接續 Day 237 - 對電腦遊戲的癮238 - 對電腦遊戲的癮2Day 239 - 對電腦遊戲的癮3Day 240 - 對電腦遊戲的癮4Day 241 - 對電腦遊戲的癮5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藉由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不斷的參與/強化心智中"爭輸贏"的模式,不斷的想要體驗贏/勝利的感覺,如果贏了就會想要再玩,直到對這個遊戲沒有興趣了為止;而討厭體驗輸/失敗的感覺,如果輸了就會感到挫折、不爽、生氣。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當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如果體驗到的情境是贏/勝利的,會在心智中產生更多興奮、有趣的能量,並因此想要繼續玩下去,讓自己可以沉浸在正面能量的體驗之中,直到心智意識系統對於這個遊戲的模式感到無聊、厭煩為止。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當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如果體驗到的情境是輸/失敗的,會在心智中產生挫折、不爽、生氣的情緒,和某些內在對話 - 例如:"電腦作弊"、"這也太難了吧" - 藉由內在對話來合理化/強化挫折、不爽、生氣的能量反應,然後被這些能量驅動而更用力的去玩遊戲,造成身體某些部位的緊繃/不舒服。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不斷的被心智的能量反應來影響/操弄我的身體,例如當我在玩棒球遊戲時,作為打者要打擊的那個剎那,會因為緊張而造成胸部、肩膀、手臂、大腿、頭部等部位的肉體瞬間的緊繃和能量反應,如同我透過心智不自主的操弄了身體的這些部位,而不是我作為主導原則指揮自己/自己的身體用讓自己舒服的姿勢去玩電腦遊戲。
所以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作為心智意識系統在玩電腦遊戲,並且藉由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不斷的操弄/消耗身體,從身體某些部位擷取出能量來替心智意識系統充電。

我承諾自己當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去覺察自己在什麼時候/什麼情境中心智會有特別的能量反應,例如
興奮、緊張、挫折、不爽,當這些能量出現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不被這些能量影響/控制而更用力的去玩電腦遊戲,而是我作為主導原則來玩電腦遊戲;在這之中,當我的身體的某些部位已經開始感到酸痛時,我先停止玩電腦遊戲,我了解到此時的身體酸痛是我姿勢不良或者沉浸在心智模式/能量中玩電腦遊戲所造成的,而當這些能量出現時,我並沒有立刻有效的去引導這些能量並回到呼吸中,所以我先停止玩遊戲,讓自己透過呼吸放鬆身體/安住在物質世界,待身體/心智都穩定下來之後,要玩再臨在的玩。

我承諾自己當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如果我開始/參與了"爭輸贏"的心智模式時,我先停止並回到呼吸,讓自己身體放鬆,心智穩定下來,不藉由玩電腦遊戲來餵養"爭輸贏"的心智模式。

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Day 241 - 對電腦遊戲的癮5


接續 Day 237 - 對電腦遊戲的癮238 - 對電腦遊戲的癮2Day 239 - 對電腦遊戲的癮3Day 240 - 對電腦遊戲的癮4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當感到無聊時/沒事做時/想要放鬆一下時,會想透過玩電腦遊戲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就像是我為了逃避無聊/沉悶/疲憊/緊繃/煩躁的能量而去玩電腦遊戲,讓電腦遊戲來佔據我的注意力,彷彿在這個時候去玩電腦遊戲是比去面對自己的體驗/生活/責任還要來得簡單的。而不是我去引導這些能量,和了解這些能量的來源,然後去改變自己的體驗。

在這之中,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藉由玩電腦遊戲來逃避我所體驗到的無聊/沉悶/疲憊/緊繃/煩躁的負面能量,並且想透過玩電腦遊戲帶給我興奮/有趣的正面能量。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逃避面對我自己/我的生活。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將興奮、有趣的感覺與玩電腦遊戲連結在一起。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會被一個心智中突然浮現的電腦遊戲影像/圖像給吸引,然後被觸發去玩這個電腦遊戲的慾望,最後導致我真的跑去玩電腦遊戲,不論現在我在做什麼。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將慾望與玩電腦遊戲連結在一起。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被心智能量驅動去玩電腦遊戲,而不是我作為主導原則將玩電腦遊戲作為體驗自己的方式。

我承諾自己當我因為感到無聊時/沒事做時/想要放鬆一下,如同感到無聊/沉悶/疲憊/緊繃/煩躁的能量時,如果這時候浮現了去玩電腦遊戲或者去做任何有趣的事情的想法/慾望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不被想要逃避負面能量/體驗正面能量的慾望所驅動而真的去玩電腦遊戲或者去做任何有趣的事情。

我承諾自己如果這些無聊/沉悶/疲憊/緊繃/煩躁的能量重複的浮現的話,我透過寫作和自我寬恕去了解這些能量的來源/相關的心智結構,並且透過自我修正的行動實際的改變/停止它們。

我承諾自己當心智中突然浮現一個電腦遊戲的影像/圖像,如果這時候被觸發了去玩電腦遊戲的慾望時,那麼我停止並回到呼吸,不被心智中的能量或影像/圖像如同想法給驅動而去玩電腦遊戲。

我了解到玩電腦遊戲並不是二元性的好事或壞事,而考量點是我是否有主導原則能決定自己要不要去玩電腦遊戲,讓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用玩電腦遊戲的方式來表達/體驗/享受自己,而不是被心智/意識所驅動/影響而不自主的想要去玩電腦遊戲。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Day 240 - 對電腦遊戲的癮4

接續 Day 237 - 對電腦遊戲的癮238 - 對電腦遊戲的癮2Day 239 - 對電腦遊戲的癮3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根據父母在我青少年時期不斷灌輸我"玩太多電腦遊戲不好"的記憶,和新聞中某些人因為玩電腦遊戲太久而導致一些身心或生活問題的案例,而真的相信了"玩太多/太久電腦遊戲是不好的/負面的/錯的/墮落的/不健康的",並且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收集相關的/符合的資訊來強化/合理化這個信念。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將"玩太久/太多電腦遊戲"與"著迷於電腦遊戲"與負面的/不好的/錯的/不健康的/墮落的連結在一起。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當看到侄子沉迷於電腦遊戲時,我根據"玩太多/太久電腦遊戲是不好的/負面的/錯的/墮落的/不健康的"這個信念而產生了反抗/排斥的反應,進而將內在的反應表現在外在的行動/教育上。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了解到在一個家庭中,當作為榜樣的大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電腦/電視前活動時,卻要求家中的小孩子少接觸電腦或電視是不合理的。

所以,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根據一種雙重的標準來看待我自己和侄子與電腦的關係 - 我長時間的待在電腦前活動是OK的/正常的/理所當然的,而侄子長時間的待在電腦前則是負面的/不好的/錯的/不健康的。就像是我認為自己被心智中的習慣/慾望/能量驅動(而長時間待在電腦前)是OK的/正常的/理所當然的,而侄子被心智中的習慣/慾望/能量驅動則是負面的/不好的/錯的/不健康的。
在這之中,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將侄子的身心健康納入考慮,卻沒有將自己的身心健康納入考慮。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透過這種雙重標準使我與侄子分離了,而無法在一體平等的原則中,以自己的表現為榜樣,以身作則的來引導/教育侄子如何建立與"玩電腦遊戲"的關係。

我承諾自己去了解在心智中我接受和允許了哪些價值觀/信念/習慣,而導致我長時間的待在電腦前面,讓我可以實際的調整我的日常活動,能夠以身作則的引導/教育侄子,而不是我自己生活中這樣做,卻在口頭上要求侄子不要這樣做。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Day 239 - 對電腦遊戲的癮3

接續 Day 237 - 對電腦遊戲的癮238 - 對電腦遊戲的癮2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當不論用何種方式都無法改變侄子沉迷於電腦遊戲的情況時,產生了挫折、生氣的情緒反應,並且被挫折、生氣的能量驅動去更用力的反對侄子沉迷於電腦遊戲,甚至將自己所體驗到的情緒發洩/指責到其他家中大人身上,抱怨著他們無法依照我的認知/告誡來幫助我一起改變侄子沉迷於電腦遊戲的情況。

在這之中,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認為/相信沉迷於電腦遊戲是錯的/不好的/負面的,並且站在反對的立場來面對侄子沉迷於電腦遊戲的情況,因為我相信我的見解是對的/好的/正面的。

在這之中,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根據我的見解/知識/記憶/想法來定義自己,如同我根據
意識建構的自己來自我定義,然後相信意識建構的自己所提出的觀點、見解必定是對的/好的/正面的而必須執行或捍衛。當家人/朋友/其他人做出了與我的觀點、見解相牴觸的表達時,或者沒有照著我的期望去表達時,他們/他們的表達立即被我歸類成錯的/不好的/負面的,而對他們產生排斥、反抗,甚至產生挫折、生氣的情緒反應。
卻沒有了解到只有我可以為我個人世界中的體驗負責,是我接受和允許了種種二元性的觀念和能量存在並且被它們影響的,而其他人只是透過他們的表現來反映我的內在/存在本質,所以我必須為我是誰/我變成了什麼樣的人負起責任。

在這之中,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當被家人/朋友/其他人的表現觸發了我內在挫折、生氣的情緒反應時,我習慣性的把這種情緒用抱怨/指責/批判的方式發洩到對方或其他人的身上,而不是去了解自己為什麼當面對這種情境時我會有這樣的反應,然後負起責任去改變自己的體驗,將改變的力量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與允許了自己沒有去看清楚和了解這整個過程,而使得自己被困在同一種心智結構/模式之中,並且越來越難以停止和超越。而不是去了解自己的心智和"沉溺於電腦遊戲"這個情況的關係,透過現實世界的情境和心智意識系統的反應來反映我的存在本質,好好的梳理、了解我的內在到底接受和允許了哪些東西才實體化了我的體驗,然後可以真正有效的改變/停止我的體驗。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Day 238 - 對電腦遊戲的癮2

接續 Day 237 - 對電腦遊戲的癮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作為大人,在教育侄子時,只告訴侄子什麼是好的/不好的,或我喜歡/不喜歡他這樣做,和可以合理化我的教導的理由。而不是讓他了解當他這樣做時,對他的心智/身體/生活/這個世界/物質存在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與後果。

而在玩電腦遊戲的這件事情上,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根據心智中的記憶/知識,而告訴侄子"玩電腦遊戲的時間太久是不好的"、"我不喜歡陪你一直玩電腦遊戲",並用”因為你都沒有讓眼睛休息”、"因為你都沒有起來活動身體"......等理由來合理化我的告誡。
而事實上,我連自己為什麼會認為玩電腦遊戲太久不好?為什麼會對於侄子沉迷於電腦遊戲感到抗拒/排斥?我的心智中存在了哪些記憶而導致了這樣的想法和能量反應?我的心智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在運作的?其實這些我都不清楚,而當面對侄子玩電腦遊戲太久的情況時,我只是根據了心智在有意識中對這個情況的解讀而得出的想法、能量反應,然後對侄子做出我的表達/教育,但是在潛意識/無意識中發生了哪些事情我卻不清不楚的。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作為大人,在教育侄子時,只根據自己心智中有意識的部分而給予侄子教導,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即使自己連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信念都不清楚。
而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在這種情況下給予侄子是非、對錯、好壞的二元性教導,而不是根據現實世界中的後果去了解自己的內在接受和允許了些什麼,然後也教育侄子如何去了解現實世界中的後果與自己的心智/行為的關係。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當侄子的行為不照著我的認知/期望去進行時,會觸發我反抗、排斥的反應,然後企圖用柔性勸說、威脅恐嚇、生氣......等各種方式來教導侄子,期待侄子能夠改變他的行為來符合我的認知/期望。
在這之中,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了解到我之所以對某些事情/情境會產生反抗、排斥的反應,是因為我已經根據了自己的心智結構/記憶來定義我自己了,而這些事情/情境經過我的心智結構的解讀/翻譯,被認為是不好的/錯的/負面的,因而產生反抗、排斥。
所以其實些事情/情境已經被我用心智的眼睛強加一些是非對錯的定義在上面了,不是它們原本如是的樣子,所以我其實也是在反抗、排斥我自己。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Day 237 - 對電腦遊戲的癮

對於侄子著迷於玩電腦遊戲的情況,我一直很反抗,於是每次他要求我陪他一起玩電腦遊戲時,我會跟他說:"可是我不想玩耶"、"我想做其它事耶",企圖表現出我不喜歡進而影響他讓他少玩電腦遊戲。
而家中其他大人也同樣的不贊同,於是他們告訴侄子:"一直玩電腦遊戲眼睛會瞎掉"、"當低頭族你的脖子會受傷"......等話,想用恐嚇的方式要侄子少玩電腦遊戲。

在我小的時候也非常喜歡玩電腦遊戲,但是那時候爸爸不
我玩,告訴我玩電腦遊戲不好。但是我又非常好奇/想玩,於時偶爾就拿著父母給我吃飯的錢到外面玩過過癮。
到現在,玩電腦遊戲的癮還是存在我裡面影響著我,常常著迷在一款遊戲裡面一玩就停不下來。而當我自己還著迷於電腦遊戲時,卻抗拒/不侄子去玩其實是不公平的。

這種著迷於電腦遊戲的情況,其實對我自己而言是有些影響的,例如我喜歡玩打鬥/運動類型的遊戲,在玩的時候,總是對於要爭輸贏的情境感到緊張,一場遊戲玩下來緊張的能量在胸口不知道收縮了幾十/百次,造成我玩了一陣子以後胸口其實很不舒服,而其他身體部位像是肩膀、手臂、頭部,也都會由於玩遊戲時的緊繃而感到酸痛、不舒服。
在玩電腦遊戲時,我也常會投入心智中追求勝利/討厭失敗的模式,會想要追求贏/勝利的感覺,如果贏就會想要再玩,直到對這個遊戲沒有興趣了為止,而討厭體驗輸/失敗的感覺,如果輸了就會有挫折感、不爽、生氣。

所以,在玩電腦遊戲時,我其實大都是沉溺在心智能量中玩的,透過玩電腦遊戲不斷的餵養心智意識系統能量。
而當我沉溺於玩電腦遊戲時,也常常會因為玩太久而佔用了我該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導致我有一些原本計畫好的事情沒有做或者要延期的情況。

所以,玩電腦遊戲又著迷在其中,對我/我的心智/我的身體/我的生活等各方面其實都有影響和後果存在。而回頭看我和家中大人們對於侄子著迷於電腦遊戲的情況,通常是告誡他"這樣是不好的"而要他少玩,如同告訴他一個是非/對錯/好壞的標準要他遵守,於是當大人的教導與他的內在聲音/慾望起衝突時,他選擇了遵從內在的聲音/慾望,而大人也只能斥責/恐嚇/反對他這樣做卻沒有實際的效果。
而不是大人們站在與他一體平等的位置去了解會什麼他會沉迷於電腦遊戲,並讓他也了解沉迷於電腦遊戲對他在各個方面會造成什麼實際的影響與後果。

(接續自我寬恕)


相關文章:
Day 93 - 玩電腦遊戲
Day 100 - 陪姪子玩電腦遊戲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Day 221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4

接續 Day 218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Day 219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2Day 220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3


我承諾自己當"侄子要求/拜託我留下來陪他"、"侄子問我什麼時候再回家"、"侄子跟我道別"、或者任何與侄子相處的畫面/記憶浮現時,我不被這些記憶/畫面引誘進心智裡不滿意、空虛、悲傷、後悔的能量之中,並將這些畫面/記憶刪除掉。如果我已經被這些記憶/畫面啟動或進入了"思念侄子"的模式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不繼續沉浸在思念中如同沉浸在後悔之中。

我了解到當我在有意識體驗到思念時,其背後在無意識中的源頭是後悔。而我後悔的是當看到在某個情境中存在著分裂、不平等,如同不是對全體生命最好的情況時,我知道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個情況,而我也知道如果我不做會有什麼後果,但是我卻沒有去做,而因為恐懼而自我妥協、壓抑了自我表達,也默許了情況照著舊的/分裂的/不平等的模式去發展,導致我對於這個情況感到不滿意、空虛、悲傷、後悔。

而在思念侄子的情況之中,我對於和侄子相處時看到他花過多的時間在打電腦/手機遊戲感到不滿意,如同他花過多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心智的虛擬世界中,而花較小的時間和注意力在物質現實世界這裡,我知道我可以找一些有趣的、物質性的活動和侄子一起進行,讓他多在物質現實世界這裡發展/表現,但是我沒有這麼做,而是當侄子要求我陪他玩電腦/手機遊戲時,就勉強的答應他然後沉浸在抗拒的能量中陪著他玩,並且只有對這種情況感到不滿意、空虛、悲傷、後悔。
所以我承諾自己去尋找一些侄子會願意跟我一起參與的、有趣的、物質性的活動,作為侄子除了玩電腦/電動玩具之外,還有另外可以選擇的活動。

我了解到當我投入思念之中,如同投入心智中對於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感到不滿意、空虛、悲傷、後悔時,我只是不斷的在餵養心智中有關後悔相關的心智結構和能量,而我這樣做不並會使過去發生的事情變得圓滿,反而會不斷的將這些心智能量/記憶累積在身體中,並且實體化到未來讓我繼續體驗,而我這麼做只是在自我懲罰、自我虐待、自哀自憐,對自己/侄子/整體生命其實一點幫助也沒有,唯一利益的只是心智意識系統。

我了解到每當我沒有自我誠實的表達自己,那麼就會實體化後悔在我的心智和生活中讓我體驗,如同我會對於自我欺騙感到後悔。而我了解到沒有自我誠實的表達自己,是我已經根據了自己心智中的人格/性格/記憶/經驗來定義自己了,而被自己的人格/性格/記憶/經驗所控制和影響,同時我害怕失去自我定義,我害怕改變自己,如同我作為心智人格/性格/自我在害怕死亡。

我承諾自己當自己思念或後悔時,去覺察在哪些地方我沒有自我誠實的表達自己/壓抑了自我表達,並透過寫作去深入的了解這個部分我接受和允許了什麼恐懼而沒有作為主導原則來表達自己,導致我覺得這個部份的記憶/體驗是令我不滿意的、空虛的、悲傷的、後悔的。然後透過自我寬恕解構這些部分,並且當往後在重複經驗這一部分的情境/後果時,我作為主導原則在呼吸中主導自己不依照著舊的心智模式去行動/表達,而是實踐我在自我寬恕中給自己的自我修正,讓我可以停止後悔並且真正的改變我的體驗。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Day 220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3

接續 Day 218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Day 219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2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以"侄子要求/拜託我留下來陪他"、"侄子問我什麼時候再回家"、"侄子跟我道別"、或者任何與侄子相處的畫面/記憶作為觸發點,觸發了我思念侄子的能量體驗,在這股能量體驗中參雜著悲傷、空虛、後悔、不忍心的情緒。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在沒有覺察的情況下,以和侄子分離作為觸發點,而習慣性的進入思念侄子的心智模式/能量之中。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定義和侄子的相處體驗是令我不滿意的、負面的、不好的、錯的,而反抗、排斥、抱怨這樣的體驗,並且沉溺在後續的悲傷、空虛、後悔、不忍心的能量中,而沒有在覺察到我沉浸在心智能量中時,立即停止並且回到呼吸,使自己穩定在物質存在這裡。
在這之中,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當發現了某個情況存在著分裂/不平等,如同不是對全體生命最有利的情況時,我會習慣性的把這個情況定義為錯的/不好的/負面的,然後站在與這個情況對立的立場,去抗拒、排斥、抱怨、逃避、壓抑、忽視這個情況。卻沒有了解到我這樣做仍然是在支持/強化這個情況的存在,仍然只是落入心智的二元性結構之中,而沒有站在與這個情況一體平等的立場,去了解然後停止這個情況,將這個情況裡面存在的分裂、不平等帶回一體平等的物質存在這裡。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將分離/生離死別與令人悲傷的、負面的、不好的連結在一起。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在進入對侄子的思念時,如同開始沉浸在悲傷、空虛、後悔、不忍心的能量中時,有時候會開始回憶和侄子相處時開心的記憶,企圖利用回憶中所喚起的正面能量體驗來逃避悲傷、空虛、後悔、不忍心的負面能量體驗,卻沒有僅僅只是停止參與能量反應而回到呼吸。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藉由和侄子分離後的思念侄子,將內在的後悔、空虛、不滿意、悲傷投射到侄子身上,並因此不斷的強化/餵養我心智中有關後悔、空虛、不滿意、悲傷的整個心智模式和能量,而沒有允許自己看到我正透過每一次的思念,而不斷的在思念的那一刻複製過去的整個模式到未來中,使自己必須要重複的體驗我不想體驗的情況,如同在自我懲罰/自我虐待;同時,我也透過身教、言教在程式化侄子,因為我沉浸在心智能量中和侄子互動,而我所表現的就會是侄子所學到的。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在和侄子互動時,當我用常識看到了侄子過多時間沉浸於電腦/手機遊戲中,如同過多時間/注意力沉浸在虛擬世界中而較少時間/注意力參與在現實世界,而我了解到那不是對侄子如同我最好的情況時,卻沒有做出實際的行動去引導侄子,例如找一些其他有趣的/物質性的/身體性的活動可以和侄子一起進行,讓侄子可以花多一點的時間/注意力在現實世界這裡,相反的,我卻沉浸在抗拒/不滿意的能量中繼續陪侄子玩電腦/手機遊戲,如同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沉浸在心智能量之中,也接受和允許了侄子沉浸在心智的運作/發展之中,而我明知道我可以做一些改變卻沒去做,而只是對於這種重複出現的情況感到不滿意、傷心、後悔。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Day 219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2

接續 Day 218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了解到當我在體驗到對一個人的思念時,其實我是在體驗後悔,也就是在有意識中當我體驗到思念時,其實在無意識中的起始點是後悔。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了解到當我思念一個人時,這個思念是如何形成的 - 起始點是"後悔","後悔"實體化了像是”洞”般的體驗,然後創造了自己是"不完整/不滿足"的想法、感知、信念,然後創造了"匱乏"的想法、感知、信念,然後實體化了"悲傷"的體驗,在這個悲傷中,我認為/相信自己和這個對象的關係中存在著空虛的、不完整的、不滿足的體驗,並後悔著自己沒有去做些甚麼行動來改變。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被心智中的一個想法/記憶/畫面觸發了自己去思念某個人,並藉由思念某個人,而不斷的參與心智的運作,不斷的餵養/產生有關後悔、空虛、不完整、不滿意、不滿足、悲傷的心智結構和能量。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沉浸在過去/記憶之中,沉浸在和某個人不完整、不滿意體驗的記憶之中,而沒有了解到我現在在這裡,對於過去發生的事我不能再做甚麼了,此時沉浸在思念、不滿意、空虛、悲傷、後悔的能量之中並不能使過去圓滿、完整,反而只是在現在不斷的強化和複製過去的整個模式並且實體化到未來之中罷了。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在經歷某個特定事件時,我根據自己的人格/性格而習慣性的壓抑自我表達,而我知道此刻我正在做什麼,也知道這麼做的後果會是什麼,卻仍然自我妥協/壓抑而沒有做為主導原則來說話或行動,並且對於我在那一刻沒有自我誠實的表達自己感到不滿意、悲傷與後悔。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了解到我會壓抑自我表達,是因為我已經根據了自己的人格/性格/記憶/經驗來定義自己了,而我害怕失去自我定義,我害怕改變自己,如同害怕我作為心智人格/性格/自我的死亡。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躲在後悔的後面隱藏自己,而不願意自我表達,為我自己的體驗負起責任,然後作為主導原則去實際的行動來做一些改變。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認為過去和某人不完整、不滿意、空虛的體驗是錯的/不好的/負面的,而對過去進行自我批判,卻沒有看到我在做的只是根據現在我認為對的/好的/正面的觀點來批判過去,而這個現在我認為對的/好的/正面的觀點仍然只是心智中有限的/分裂的觀點罷了。而不是自我誠實的看看過去如同這裡我接受和允許了什麼才會造成了我不滿意、悲傷、後悔的體驗,然後去進行自我寬恕和做出實際的改變。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了解到當我沉浸在思念某個人或後悔之中時,其實我是在自我懲罰、自我犧牲、自哀自憐,並且只是作為心智意識系統在滿足自我利益而已,而對我自己/對方/整體生命完全沒有任何的幫助。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Day 218 - 思念的背後是後悔

在我現在的生活中,有一個讓我偶爾思念的對象 - 我的侄子,雖然我們每個周末都會見面,但每次和他分離後,常常會浮現對他的思念。

最近看了DIP的資料才了解到思念的源頭竟然是後悔!也就是在有意識中當我們體驗到思念時,其實在無意識中的起始點是後悔。
這個過程是這樣的,後悔實體化了像是”洞”般的體驗,然後創造了自己是"不完整/不滿足"的想法、感知、信念,然後創造了"匱乏"的想法、感知、信念,然後實體化了"悲傷"的體驗,在這悲傷中,我們認為/相信自己和某個對象的關係是空虛的、不完整的、不滿足的,但事實上,我們體驗到的不是思念某個對象,而是自己的後悔。

這個過程比照到我對侄子的思念,的確是這樣的。例如每周末在和侄子相處時,他就是想要我陪他玩電腦/手機遊戲,而我對他一天到晚只想玩電腦/手機遊戲的情況並不贊同。而雖然我不贊同,但是有時候我因為也不知道有什麼其他活動可以陪他做同時他也願意做的,所以就屈就於他的要求,然後帶著抗拒的情緒陪他玩電腦/手機遊戲。
所以和侄子每周末相處的體驗,是讓我感到不滿意/不完整/空虛的,而每當我思念侄子時,這思念中也包含著我們相處時不滿意/不完整/空虛的體驗的悲傷。

而我沒有看到/了解到在這個過程中,我其實是在面對自己的後悔,後悔我沒有在面臨到不想體驗的情況時,站起來給予這個情況適當的引導 - 例如找一些其他有趣的活動可以和侄子一起進行的,讓這個情況可以改變,不用重複的發生而我只是不斷的允許自己去體驗抗拒、空虛、不完整、不滿意、悲傷的情緒能量,如同不斷的在自我懲罰,然後再將自己體驗到的抗拒、空虛、不完整、不滿意、悲傷投射到侄子身上,陷入整個模式不斷的循環之中。

所以,接下來我將透過自我寬恕來更深入的了解和解構我內在"後悔"的這個部分。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Day 144 - 在家裡不自由5

接續 Day 140 - 在家裡不自由Day 141 - 在家裡不自由2Day 142 - 在家裡不自由3143 - 在家裡不自由4


當因為姪子黏在我身旁而造成我覺得受不了/吃不消/不自由/不耐煩/生氣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

我了解到我會覺得受不了/吃不消/不自由/不耐煩/生氣,根源是我沒有在這裡呼吸,我與這裡/自己/姪子/全體是分離的,我對在這裡的一切不滿意,而認為一定有什麼比當下已經在這裡的更重要/更好/更多需要去追求/嘗試/達成的事情,想去做又無法去做,所以產生/累積了這些情緒。

我了解到當我想離開這裡去做某件事情時,我已經賦予了這件事情重要性/特別性,所以我與這件事情是分離的而且我比這件事情還要渺小,所以會被我想要做的事情影響/控制而失去了主導原則/力量。

我了解到由於我不滿意現狀/這裡,而不斷的參與過去的回憶或者對於未來的想像,所以即使我的身體在這裡,但注意力卻跑到過去/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去了,形成了我與自己的身體是分離的,我與這裡是分離的,我與生命是分離的,自然我與自由也是分離的。

我了解到'想要離開這裡去做些什麼'是一種慾望,而這種慾望是從一開始我與這裡分離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尋找自己的慾望,開始了無止盡尋找自己的旅程。

我了解到當我存在著不自主的慾望時,那麼我與這裡是分離的。而只要我接受和允許自己與這裡是分離的,那麼慾望是永恆的,尋找的旅程是永恆的,對自己/這裡不滿意是永恆的,分離、痛苦與恐懼也是永恆的。

我了解到當我被慾望驅動而想要某個對像時,我與這個對像是分離的不是一體平等的,我是想要透過這個分離的對象來使我圓滿/來滿足我,而我也接受和允許自己得到和失去這個對像。

我了解到慾望就是人類性高潮時的能量,而慾望/能量不是我,它的目的是要轉移我對自己/這裡的注意力。

我了解到’對這裡不滿意、想離開這裡去做某件事、有股慾望想要做什麼’是心智意識系統的活動,而只要我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被心智意識系統驅動/控制/影響/奴役,那麼我是沒有自由的。所以即使我能夠如願的做我想做的事/心想事成,其實我仍然失去了生命的自由。

我了解到自由不能/不用爭取和獲得,而只能作為生命享受自由。所以當我沒有在這裡呼吸,而對這裡不滿意並不斷的投入思考/想像/情緒/回憶,想要獲得某些比這裡更多/更好的體驗時,或者想離開這裡去做某件事情以體驗我所認為的自由時,那麼我已經不在這裡了,我迷失在心智意識系統之中,我已經遺失自由了。

我了解到自己過去將'心智中的性格/模式能順利的實體化到物質世界'定義為自由。而我現在了解到心智/意識自由的代價,是犧牲我/生命/物質的自由,因為我已經屈從了心智意識系統的控制/影響,我只能照著心智意識系統給的指令如同想法/情緒反應/內在對話/信念去行動和體驗自己,而我失去了主導原則,遺忘了自己與全體生命一體平等的本質。

我了解到當我站在分裂的源頭作為心智意識系統體驗自由時,我的自由是建立在其他人的不自由上的。

我了解到只有當全體生命都體驗平等的自由時,自由才是真的存在。

我承諾自己在呼吸中陪伴姪子,有效率的處理/指導每一刻在這裡發生的情境,然後去嘗試和調整陪伴姪子的時間運用,例如和姪子直接的溝通、請求其他家人的協助,溝通時確保我在呼吸中表達而沒有想法/情緒的介入。並且停止參與’我想要去做某件事/我還沒有去做某件事’的想法,和’受不了/吃不消/不自由/不耐煩/生氣’的情緒,停止讓’對這裡不滿意/被慾望驅動’的模式繼續實體化。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Day 143 - 在家裡不自由4

接續 Day 140 - 在家裡不自由Day 141 - 在家裡不自由2Day 142 - 在家裡不自由3


當我為姪子的表現感到擔心/恐懼或者被觸發任何情緒時,我停止並且回到呼吸。

我了解到我自認為在愛姪子,但這份愛是在教導他什麼是擔心/恐懼,和要怎麼避免擔心/恐懼,所以我給他的愛等於是給他擔心/恐懼,而不是支持生命。

我了解到我給出什麼就會回收什麼,當我給出擔心/恐懼,我也將回收擔心/恐懼的後果,所以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擔心/恐懼存在我之內並且成為我。

我了解到當我為姪子的表現感到擔心/恐懼時,我已經定義了什麼對姪子是好的/對的/正面的,什麼是壞的/錯的/負面的,而擔心/恐懼如果姪子沒有照著我的價值觀去表現,那麼他以後可能會活得不好。而其實是我在擔心/恐懼我不能成為我期望中理想的人,不能去過我期望中理想的生活,我在擔心/害怕我不能夠活得好,而我將我的恐懼與期望投射到了姪子身上。

我了解到姪子作為一個小孩子的表現,是在反映給我看我內在仍然接受和允許了些什麼,所以我可以利用和姪子互動時被觸發的情緒反映,回過頭來檢視我自己,而不是繼續將我所接受和允許了情緒/模式投射到姪子身上。

我承諾自己去覺察在和姪子的互動中,何時我不自主的將擔心/恐懼或者任何情緒/感覺投射到姪子身上,而每當這些情緒/感覺/想法浮現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作為自己的主導原則在呼吸中和姪子互動,支持姪子如同我穩定的在這裡表現自己。並且找時間寫作和自我寬恕,進行深入的了解並解構這些不自主的情緒能量和心智模式。



當我在做一件事情中途被打斷時,而觸發不爽/生氣/或任何情緒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

我了解到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時中途被打斷’會被觸發情緒反應,是因為我認為我的意志不能夠被貫徹/執行,我想做的事不能夠順利被完成,如同我作為心智意識系統的性格/模式無法順利的實體化到物質世界中,所以我是作為心智意識系統企圖透過不爽/生氣等情緒來達到實體化某些性格/模式到物質世界的目的。

我承諾自己作為自己的主導原則,當我做事被打斷時,我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在呼吸中回應被插入的事件,在呼吸中傾聽對方的表達並根據我的實際情況做回應,如果能處理我就馬上處理,不能的話就告知那個人說明自己的情況,或許晚一點再處理,過程中確保自己穩定沒有想法/情緒反應的介入。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Day 140 - 在家裡不自由

接續:Day 74 - 重新定義字詞:陪伴


我會搬出去住是覺得在家裡很不自由,很大的原因是我認為自己忍受不了與爸爸相處,而另一個原因卻是我覺得自己忍受不了姪子,即使我非常的喜愛他,但是只要在家裡他就會牢牢的黏在我身邊,要我陪他玩東玩西的,造成我完全沒有辦法做我想做的事,這真的讓我覺得吃不消。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賦予了姪子某種重要性/特別性,因此對他特別的喜愛,而喜愛他的同時也很容易將擔心/恐懼投射到他身上,所以這種既喜愛又擔心/恐懼的關係是建立在心智/意識中,而不是建立在一體平等的生命上。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教育姪子什麼是擔心/恐懼,和要怎麼避免擔心/恐懼,然後認為這就是我對他的愛。而沒有了解到這種愛 = 恐懼。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根據我所認為好的方式在教育/對待姪子,而對姪子的表現進行調整/禁止/壓抑或者鼓勵/讚賞,卻沒有了解到我這麼做的出發點雖名為愛,但實際上背後是恐懼,害怕姪子如果沒有學好/教育好以後會影響到他的人生體驗甚至生存。卻沒有了解到他作為小孩子是在表達生命,而我正根據我的價值觀在壓抑/扼殺生命,我的做法才是真正會造成他負面的人生體驗和影響到他的生存。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擔心/害怕姪子未來像我一樣要體驗人生的種種痛苦/希望他過得好一點,卻沒有看到我是在害怕/排斥我過去和現在的生活中的種種痛苦體驗/希望自己過得好一點,而將我的恐懼與期望投射到了姪子身上。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以姪子長時間的跟在我身旁/要求我跟在他身旁作為觸發點,觸發了我會覺得受不了/吃不消/不自由,進而轉變成為不耐煩/生氣的情緒。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相信/認為是姪子佔據了我的時間,才會讓我感到受不了/吃不消/不自由/不耐煩/生氣,而沒有看到根源是我與自己/全體/這裡的分離,我認為一定有什麼比當下已經在這裡的更重要/更好/更多需要去追求/嘗試/達成的事情,而對於這裡存在的一切不滿意,不斷的想要去做些什麼,於是當我的時間被佔據無法讓我去做些什麼的時候,我便認為自己被困住了,而觸發並累積受不了/吃不消/不自由/不耐煩/生氣的能量。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相信/認為某些事情是很重要的,例如:去看Desteni的教材、寫作與自我寬恕,而不斷的想去做/完成這些事情。卻沒有考慮到我現實的情境是陪伴姪子,所以這個時刻無法去從事那些我認為重要的事情,而當我因此不斷的參與’我想要去做某件事/我還沒有去做某件事’的想法,和感到’受不了/吃不消/不自由/不耐煩/生氣’時,我只是把自己困在這個心智模式中,而無法有效的處理/指導每一刻在這裡發生的情境。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當我接受自己被困在某個心智模式中時,我早已失去自由,而外在的情境只是我失去自由的反映而以。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由於我經常性的參與’對這裡不滿意’的性格/模式,使我經常性的與這裡是分離的,而不斷的跑到心智中的那裡/某些地方去,而拖延自己/整體回歸生命的進程。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由於不滿意現狀/這裡,而不斷的參與過去的回憶或者對於未來的想像,所以即使我的身體在這裡,但注意力卻跑到過去/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去了,形成了我與自己的身體是分離的,我與這裡是分離的,我與生命是分離的,自然我與自由也是分離的。

(待續)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Day 140 - 父子關係 - 很多害怕2

接續 Day 139 - 父子關係 - 很多害怕


當我擔心/害怕爸爸或別人會認為我是錯時,當我害怕爸爸或別人對我的看法時,當我害怕爸爸或別人對我生氣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

我了解到我害怕犯錯的背後是害怕體驗到負面能量或者影響到我的生存。

我了解到我會因為害怕犯錯而在意/害怕爸爸或別人對我的看法,但其實我是根據自己的心智結構來翻譯/解讀別人會怎麼看待我,所以我是在意/害怕對自己的看法。

我了解到當我害怕犯錯時,我已經認定了什麼是錯/對的,並且相信我可能會因為犯錯而遭受到別人的懲罰或者破壞關係,而使自己體驗到負面能量。

而我現在了解到只要我允許害怕犯錯存在我內在,每當犯錯的恐懼被觸發時我就已經體驗到負面能量了,所以相信害怕犯錯可以避免負面能量體驗是自我矛盾的。

所以我了解到不主動表達自己或壓抑自己的表達是無法避免犯錯的,不去做決定或者避免做決定是無法避免犯錯的,因為我已經接受和允許了’害怕犯錯’的程式存在,我就是犯錯的根源,除非我停止它。

我承諾自己透過每次’害怕犯錯’被觸發的機會,去檢視我內在還接受和允許了什麼樣對錯的價值觀/心智結構和模式,並且在呼吸中穿越被觸發起的恐懼或者任何情緒能量,實際的超越/停止’害怕犯錯/害怕別人對我的看法/害怕別人對我生氣’的模式,支持自己更有效的活在物質世界,改變物質世界的體驗。

我承諾自己致力於將了解/領悟落實在生活中,真正實際的活出來,不然這些了解/領悟仍然只是一堆知識和訊息,仍然與我是分離的,而我/我的生活/我的關係/我的世界仍然無法改變。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Day 139 - 父子關係 - 很多害怕

接續 Day 138 - 父子關係 - 衝突

害怕與人發生衝突、害怕犯錯、害怕別人對我生氣、害怕別人對我的看法,
這些害怕之前就已經做過大量的自我寬恕了,但是這次回到家和爸爸相處時,這些模式仍然全部都跑出來,真的根深蒂固阿。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根據記憶/從小到大的經驗和我所發展出的性格/人格,根深蒂固的擔心/害怕爸爸認為我是錯的,並且擴大為擔心/害怕別人認為我是錯的。在這個模式中我試圖著根據爸爸/別人對我的看法/眼光來看待我自己,並且去調整我的想法/價值觀/行為來向爸爸/別人的校準,以確保我不會因為犯錯而體驗到負面能量或者影響到我的生存。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在意/害怕爸爸對我的看法,並且擴大為在意/害怕別人對我的看法,而其實我是根據自己的心智結構來翻譯別人會怎麼看待我,所以我是在意/害怕對自己的看法。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根據記憶、外在的知識/訊息、別人的價值觀,而形成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觀念/定義/認知,並且將這些觀念/定義/認知拿來捍衛/發展自己的性格/人格。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相信害怕犯錯可以避免犯錯,而沒有看到由於我接受和允許了對於犯錯的恐懼而不斷的創造出'害怕犯錯/犯錯的情境/指責我犯錯的人'這些後果來讓我體驗。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看到當我害怕犯錯時,我已經認定了什麼是錯的,並且相信我可能會因為犯錯而遭受到別人的懲罰或者破壞關係,而使自己體驗到負面能量。卻沒有覺察到當我允許害怕犯錯存在我內在時,每當犯錯的恐懼被觸發時我就已經體驗到負面能量了,所以相信害怕犯錯可以避免負面能量體驗是自我矛盾的。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由於害怕犯錯,而傾向不主動表達自己或壓抑表達來避免犯錯的發生,在這個模式中我形成了自己不擅於表達的信念,對表達充滿了無力感和挫折感。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由於害怕犯錯,而不去做決定或者避免做決定,有時候還自認為這是隨和,例如:與朋友要去吃飯時,對方問我想吃什麼,我會不自主的回答’都可以’。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擔心/害怕因為犯錯而使爸爸對我生氣,並且擴大為擔心/害怕因為犯錯而使別人對我生氣,如同害怕體驗負面能量。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擔心/害怕別人(媽媽)向爸爸告我的狀,讓爸爸認為我哪裡做錯了而對我生氣。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即使領悟到了一個人會生氣是因為他接受和允許了生氣存在他裡面,其實他是在對自己生氣,而我只是他的一面鏡子告訴他裡面存在著什麼。卻沒有將這個領悟帶到生活中去看到爸爸是在對自己生氣,而還習慣性的認為爸爸是在對我生氣。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即使了解到是我接受和允許了生氣存在,所以在我的世界中便會出現生氣的後果,卻沒在我認為爸爸/別人對我生氣的那一刻去看到他只是我的一面鏡子向我揭露著內在接受和允許了什麼,所以我不需要去害怕這個情境,而是回頭過來呼吸並停止內在反應,看看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Day 138 - 父子關係 - 衝突

與家庭的關係,尤其是與爸爸的關係非常大的影響到我在這個世界的體驗、我與世界的關係。最近因為要照護開刀的爸爸而搬回家住一陣子,每天很大量的’家庭業力’在發生讓我體驗,趁這個機會好好的面對並做個清理。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根深蒂固的擔心/害怕和爸爸起衝突,並且擴大為擔心/害怕和別人起衝突。而我現在了解到外在的衝突是在向我顯示內在衝突的存在,所以我是在害怕自己的內在衝突,如同我在害怕自己。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將和爸爸起衝突、和別人起衝突、自己的內在衝突,與害怕連結在一起,所以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害怕害怕本身。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根據以前和爸爸起衝突的記憶,而認為起衝突彼此都會很生氣/很受傷,然後造成冷戰/隔閡,而這種體驗很難受,所以我企圖透過避免衝突,來避免再次體驗這樣的情況。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企圖透過避免外在衝突,來避免負面能量體驗,卻沒有看到我無法免除內在衝突,所以仍然得體驗負面能量,除非我為自己的體驗負起責任而站起來停止內在衝突,並指導我自己的體驗向一體平等/對全體生命最好的原則校準。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擔心/害怕如果表達跟爸爸不同的意見會造成與爸爸的衝突,而沒有看到我已經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並執著於我的價值觀是對的而爸爸的價值觀是錯的。而對與錯是同時存在的二極性,當我允許了對的,錯的同時就存在,所以這兩者都是我自己,那麼我與爸爸因為意見不同而形成的衝突,其實是我內在對與錯的衝突的反映。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將’表達與爸爸不同的意見’與’和爸爸衝突’與'擔心/害怕'連結在一起。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害怕因為表達自己的意見而與爸爸/別人發生衝突,所以企圖壓抑自己的表達/迴避直接的溝通/保持距離來避免可能的衝突發生,而沒有看到我所維持的表面和平其背後是恐懼。

我寬恕自己接受和允許了自己沒有了解到表達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情,表達與別人不同的意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這之中並不需要情緒/能量參與在其中,我可以作為主導原則表達自己,當我觀察到表達的後果我並不喜歡的話,那麼我可以修正自己的表達向一體平等/對全體最大獲益校準。


當擔心/害怕和爸爸或別人起衝突時,我停止並回到呼吸。

我了解到當我害怕與一個外在對象起衝突時,我其實是把自己內在的衝突投射到他身上,所以我擔心/害怕與他起衝突,其實是在擔心/害怕/逃避面對我的內在衝突。

我了解到當我用壓抑/迴避溝通/保持距離的方式來避免衝突的發生時,我與自己的本質保持著距離,我其實是在壓抑/迴避去面對內在的恐懼卻期盼著世界和平,然而我現在了解到外在的世界是我內在世界的反映。

我了解到我一直擔心/害怕因為和別人的意見不同而發生衝突,而這其中我必定認為我的意見是對的,別人也認為他的意見是對的,但都認為對方的意見是錯的,而我現在了解到與別人意見不同而發生的衝突,是我自己內在對與錯的衝突的反映,所以我有能力和責任來停止/改變自己的體驗。

我了解到我過去相信/認為避免與別人發生衝突就可以避免我不想體驗的負面能量,卻沒有自我誠實的看到當我內在存在衝突時,我仍然得體驗負面能量,除非我為自己的體驗負起責任而站起來停止內在衝突,並指導我自己的體驗向一體平等/對全體生命最好的原則校準。

我現在了解到表達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情,表達與別人不同的意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這之中並不需要情緒/能量參與在其中,我可以作為主導原則誠實/詳細的表達自己,當我觀察到表達的後果我並不喜歡的話,那麼我可以修正自己的表達向一體平等/對全體最大獲益校準。

我承諾自己不被情緒驅動而壓抑自己的表達/迴避直接的溝通/和對方保持距離,而是確保自己在呼吸中,我是穩定的,然後作為主導原則去直接/誠實/清楚的表達自己/和對方溝通,並且觀察溝通的後果,繼續透過寫作、自我寬恕、自我修正來向一體平等/對全體最大獲益校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