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Day 369 - 進程者的伴侶關係

在和一些中文進程者的交流中,知到不少人有些關於伴侶方面的問題,像是對方需不需要也在走進程?如果伴侶無論如何就是不肯走進程,那關係還要繼續嗎?

最近聽了 Anu 的一個訪談,裡面剛好在探討這些議題,而且他在裡面也提出來一些關於如何選擇伴侶,如何與伴侶相處的具體建議。

聽了這個訪談後,我的了解是基本上進程者的伴侶不一定要是也在走進程的人,但是當然也不是每一個對象都適合發展成伴侶關係。
而衡量的原則有:
  • 自己在關係中是否仍能夠走個人進程
  • 是否會用任何方式妨礙到我的個人責任/義務/日常生活
  • 是否在我是誰/做什麼事/如何做事情上面,可以達到/實現自己此生的最大潛能
  • 對方是個穩定的、腳踏實地的,沒有太大情緒問題的人

這樣的伴侶關係,即使對方沒有在走進程,仍然會在很多方面支持自己讓自己可以穩定,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讓自己可以達到/實現自己此生最大潛能。
在和伴侶的互動中,會迫使自己去面對許多內在的課題,只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去反省、書寫、寬恕和修正,如此在整體生活上大致能夠穩定,也不會妨礙到個人的進程上需要去做的事情,那麼這樣的伴侶關係是非常有支持性的。

還有很重要的是,必需要放下想要幫助對方、拯救對方、改變對方的企圖,不是去強迫對方要怎麼做而是專注在自己是誰/該做什麼事上面,並且時常的溝通,分享自己的領悟、心路歷程,要給對方更多時間和空間可以自然地觀察自己、接近自己。
漸漸的,隨著自己走進程並做為活生生的榜樣,伴侶也會觀察到自己的改變,進而受到自己的影響。

在我自己的經驗中,我的伴侶並沒有在走進程,但如同 Anu 所說的,這段伴侶關係的確幫助我許多方面的穩定  - 生活、關係、心智、進程、......,也帶給我許多的挑戰,彼此經歷了許多的衝突並且超越了它們(當然也有許多挑戰仍有待超越中)。整體上而言,我從伴侶關係中獲益良多。

訪談中還有談到許多實用的洞見,很推薦有伴侶相關疑問的人去聽聽看。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Day 368 - 失控的小孩 = 失控的父母


侄子現在七歲了,一直以來在和他的相處中,我常會對於他某些不受控制的行為起情緒反應。
例如最近才發生的一件事:我和侄子剛出家門,他自顧自的在玩,突然就自 high 的朝馬路的另一端衝過去,完全沒有看路上有沒有來車,好死不死剛好有輛機車疾駛過來,就差那麼一點要撞上他了。在這個當下我對他的魯莽感到非常生氣,於是板起臉再次的教導他過馬路時要先停下來看看有沒有來車,以確保自己和別人的安全。
或者其他小事情,像是要哄他睡覺,但是他就是在床上玩個不停不肯睡,我就會越哄越沒耐心。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和他的相處過程中屢屢挑戰著我的極限。

於是在和侄子相處的關係中常會出現一種互動模式:
我會對於他不受控制的行為起情緒反應,而當種種不受控制的情況不斷地發生,我的情緒也持續地累積了一段時間以後,會到達一個失控的臨界點,這時候我就會忍不住對他發脾氣或破口大罵。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他和我的體驗一定都不太好受,而事後我也會對自己的失控行為感到愧疚、後悔與自責。

透過反省了這個模式,我才看到自己在平常和侄子的互動中,很多時候是缺乏自我覺察和自我主導的。因為如果我能清醒的選擇,其實我更願意和他的關係是建立在一種平等、互相信賴的基礎上,當摩擦發生時可以互相溝通,了解彼此內在的體驗和想法,進而達成共識的關係,當然這樣的品質會需要時間來發展和調整的;而不是建立在權威的階級關係上,我需要不斷的形塑他去成為我期望的樣子,不斷的控制他不要犯錯,不斷的對他說"不要",不斷的對他犯錯累積情緒和形成衝突,然後再對自己情緒失控的行為感到愧疚與後悔。
在觀察很多的親子關係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父母師長會在口頭上教導孩子人人平等的概念,不該有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或社會地位歧視......這類偏差的價值觀,但是父母師長在身教上卻實行著不平等的權威階級觀念,如同這是父母意識深處裡接受並深信的價值觀,而這其實才會是孩子從父母身上實際學到的東西,無怪乎種種的歧視問題會一直存在人類的社會中而無法消弭。


在這個模式裡,我發現會對侄子產生情緒反應的點,自己其實都已經有一個"他應該要怎麼做"的預設概念了,所以當侄子的表現不符合我的預設概念時,特別是過去我已經教導過他這個概念他卻還犯錯時,我就會對於他"明知故犯"起情緒反應。
然而反觀自身,我發現自己在生活中並沒有完全做到這些我投射到侄子身上,認為"他應該要怎麼做"的預設概念,如同我一直在用自己並沒有完全做到的價值觀在批判和控制侄子,噢!這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嗎。
而且這些價值觀其實只存在我的心智中,我的情緒反應也是只發生在我的心智中,這意味著我是唯一一個可以為自己內在發生的體驗負責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可以決定我的外在表現的人。

所以,其實我是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內在體驗來改變這個外在模式的,例如我可以藉這個機會自我探索一下為什麼我會對侄子的行為起反應?為什麼我會有這種對與錯的價值觀?這價值觀從哪來的?這價值觀真的符合實際嗎,或就只是一個我信以為真的偏見?
如果只是個不符合實際的偏見,那麼我當然沒有理由繼續緊抓著它不放。
如果這個價值觀是實際的,像是"過馬路時要先停下來看看有沒有來車,以確保自己和別人的安全",那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跟他溝通,讓他可以真實的了解並且整合進他的生活之中。而不需要因為我認為他犯錯了,於是帶著情緒責備他,這或許可以暫時改變他的行為,但孩子不是因為了解而自發改變的,而是接收著大人的情緒和觀念而被強迫改變的,這也會在孩子的內在累積情緒創傷並形成記憶,進而產生和大人的隔閡或衝突關係。

在這個模式中,存在著一種控制的幻象,意思是我會企圖將侄子控制在我認為對的價值觀內去行動,但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決定自己要怎麼活出控制這個字,我沒有在和侄子的互動中主導/控制自己去看看要怎麼和另一個生命互動對彼此才是最好的,而是被心智中自己沒有覺察的預設概念和情緒反應所控制著我的表現,如同是自己的人格習氣在控制著我,而不是我清楚的在自我控制,因此當出發點是失控的,就會不斷的產生的重複循環的失控後果了。



有趣的是,同樣的模式,我觀察到在我和父母的關係中也存在,只是我扮演的是小孩的角色,而父母扮演著失控的大人的角色。所以我只是從父母的身上學到這個模式,又複製到了自己和侄子的關係之中,這就像是難以破解的家族業力一樣。
但現在我開始覺察到這個重複的模式了,而我也不願意接受在生活中一直重複發生這樣的模式,因為這個模式局限了我和侄子的互動關係與彼此的生命潛力,這對我們都沒有好處,所以我將支持自己逐漸的停止這個模式,打破這個家族業力。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Day 367 - 極權主義

圖片來源

極權主義這個字彙在維基百科中的部分說明:

極權主義英語Totalitarianism,也譯作極權政體全能政體總體統治全體主義)或極權國家英語Totalitarian state),是一種政治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對社會有著絕對權威並儘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國家政治制度

極權主義尋求的是動員所有公民去支持官方的國家意識形態,不能容忍偏離國家目標的活動,同時對企業工會教堂政黨實施壓制與國家監督。

極權政體會嘗試在實質上控制社會中的一切方面,包括經濟、教育、藝術、科學、私人生活與公民道德。「官方宣告的意識形態滲透進社會結構的最深處,極權政府尋求完全控制公民的思想與行為」


存在問題

本尼托·墨索里尼認為,這樣一種體制可以將所有精神與人性的產物政治化:「國家掌控一切,沒有例外,一切不得反抗國家」。

極權政體的國家,藉由政府來統一控制全民的意志,企圖透過強制的手段來形成國家人民的共識,消弭由多元文化、個人主義所帶來的種種意識分裂與衝突的社會現象。
因此在極權主義的社會中,人民的思言行會某種程度的被政府管控,而活在一種壓迫感與恐懼之中。
然而這種國家對人民的強迫管控並不會永久持續,當民眾被壓迫到忍受不了的程度時,通常就有人會站起出進行抗爭、改革或暴亂等行動。

我花了時間去研究一些現在世界中主要影響人類生活的意識形態,發現不論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就實行的結果來看,其實這個世界本質上只存在一種主義,就是極權主義,只是被賦予了各式各樣的名稱與樣貌,和政府管束人民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例如包括民主政體的許多國家,都可以看到政府曾經利用警察或軍隊來鎮壓伸張民意的民眾;或者政府操弄了媒體和教育制度,以控管人民能獲得的知識和資訊,讓人民在對真相無知的情況下方便被政府管控,尤其在最影響人民生活的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認知控制,讓人民習慣性的依賴於政府,讓人民不了解其實這種國家體制本身就是所有社會問題的根源。
甚至整個世界經濟系統就是一個極權體制,99%的人們被金錢控制著,金錢則被那1%的世界菁英所控制著。
 
推薦大家去看看是誰在與民主為敵(The War on Democracy)戰爭製造者們(War Made Easy)金錢就是債務(Money As Debt )貨幣系統真相......等紀錄片,就可以了解到政府對人民控制和洗腦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也可以知道如果繼續依賴政府,那麼所有的問題將得不到什麼實質的改善,因為所有的問題和解答都是由目前極權性的政經系統所產生的後果,系統沒改變,創造問題和尋求解答的循環便無法停止。


解決方案

但極權體制並非是政府造成的,因為需要所有公民的配合才能夠成就一個國家體制的運作,如果人民繼續對政治冷感,只關心自己的每日生活,卻和掌管自己每日生活的政治保持距離,繼續容許一小群人掌管控制整個國家的運作,那麼就等於繼續在容許極權體制的運作。

在一個國家中,人民的最大福祉的確需要來自溝通與共識,而非對立、分化與衝突。看看現在世界上所謂的國家共識,通常是政府已經替人民做了決定,然後人民不論同不同意就只能默認接受了。
但共識不該是政府靠極權的方式提出政策,然後"強迫"所有人民去接受的,而應該是所有人經過充分溝通之後所得到一個對全體最好的決定,然後依此共識行動即能夠創造對全體最好的結果。
這其中,必須確保所有人各方面的實際考量都平等的被照顧到,於是擷取個人主義 + 極權主義的優點 = 真正的民主,因為匯集了所有個人的意見,並形成了一個對全體最有益的共識,然後將這樣的民意交由政府去付諸實行,成就了真正的民主。

這樣做就等於在實踐直接民主,並根除了極權體制下的種種問題,因為如果所有人的實際需要都被考慮和照顧到了,就不需要有人上街頭集會抗議;而各種政府欺壓人民的情況也不再容許存在,因為政府不再具有替人民做決定的權力,政府唯一的功能就是依照民意共識去辦事。

系統化管理人民的生活並沒有問題,只要確保管理權在人民自己身上,並確保所有人的福祉都平等的被照顧到,不容許有人是被犧牲或打壓的,因此系統化就只是意味著所有人都認同的生活規則。所以系統化也不必然會造就極權政府,極權只有在人民與政治系統分離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因此,建立一套符合現代情況的直接民主體制來取代極權體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就如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倡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當然,獲得全民的共識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而且在現行的政經體制之下會被認為幾乎不可能達成。但記住,是現行的政經體制創造了現在國家社會中所有的分化、衝突與問題的,所以不能以舊系統的出發點和思維模式來推想新系統的情況,而是要站在新系統的出發點來思考想像。
或許放棄舊的極權體制,建立新的直接民主體制,正是全民團結起來建立共識的第一步。


酬賞/效益

所有人充分的討論個人需求來共同決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在其中每個面向:政治、經濟、教育、科學、娛樂、......,皆以"全部人的最大利益"為準則來運行,因為當全部人的最大利益被達到時,所有個人的最大利益必然也同時被達到。

11. 自我治理的平等權, 而不需要外在人為的政府控制去妨礙和控制社會的生命力及其每一個組成部分。這樣的自我治理權應該被整合進更大的社會整體和憲法形式之中,以維護更大整體的完整性,如此在一個真正的共和治理形式中,每一個個體在他或她的平等生命權中是被整個社會與政治結構所支持和保護的,如此連同每一個被大力地保護的權利,則社會的完整性永遠不會被破壞。 --- 平等生命基金會 - 權利法案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Day 366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這個字彙在維基百科中的部分說明:

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二是追求獨立,建立「民族獨立的國家」。[1]孫中山主張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孫中山主張四萬萬中國人可以說完全是漢人,卻沒有民族的精神。並引據歷史強調漢族曾經被異民族滅國兩次,且被滿族創建的清朝文字獄世界主義等消滅了民族精神與地位,所以修身、齊家、治國,中國人近幾百年以來都做不到,對於本國便不能自治,外國人看見中國人不能治國,便要來共管,使革命後的中國成為比半殖民地更低一等的次殖民地民族,並且還有再次滅國亡種的危險。故孫中山主張以提倡恢復中國民族固有道德,去恢復中國民族固有能力,然後結成家族,聯成宗族,才能治理中國,才能恢復中國民族精神與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濟弱扶傾,成一個大同之治。[2]

 

存在問題

國父提出民族主義的背景,是他看到了中國被滿清和列強殖民統治,由於深切感受到了由於民族 / 國家之間的不平等,中華民族 / 中國長時期的積弱而有滅國憂慮,便提倡了民族主義,企圖宣揚民族精神來救國。

然而民族之間的不平等、種族歧視,是如今世界中仍存在的狀況,甚至人跟人之間就一直存在著看似理所當然的不平等,例如家庭中、職場中就存在著長幼尊卑的階級制度,上位者命令或批判下位者,下位者乖乖聽命或陽奉陰違的情況是常見的人際互動模式。人與人之間也會互相較勁優越感 - 我的認知比你正確,我的觀點比你高深,我比你有成就,因此也創造了不少因為雙方都自以為是或不願服輸而產生的爭執衝突。
從個人、家庭、職場這種小地方就存在的不平等,當擴大到一個種族、一個國家、或整個世界時,難道許多小的不平等會累積成大的平等嗎?無怪乎人人生而平等只能是一種需要依靠法律強制維護的概念,而不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狀態,也無怪乎種族歧視這類的問題一直存在。

充裕的時間與知識,讓巧克力生產鏈中的所有其他成員,有能力從他們的資本與勞力投資中,獲得令人滿意的回報--每一位可可參與者都喜上眉梢,除了位於生產底層的農民。
瑪柯最痛徹心扉的一次經驗是,當他尋獲其中一位男孩時,他已經奄奄一息。「我看見一堆樹葉底下似乎藏著什麼東西的樣子。一開始我完全不敢相信眼前所見,但是葉子底下是一名孩子的身體。他生了病,褲子上都是排泄物,他們就把他扔到外面的農地裡等死。」
--- 節錄自 巧克力禍心

如果我們去看一看今日的世界系統,就可以發現民族 / 國家間存在著極度廣泛的不平等,在全球化的今日,國與國、種族與種族之間除了軍事武力上的不平等,在經濟上的不平等更是嚴重,例如富裕國家所販賣的衣服、手機,是從某些貧窮國家的血汗工廠所生產的;某些國家人們平常在吃的巧克力,是由某些國家的奴工或者童工被逼迫去生產可可豆的。
在這樣的不平等之中,金錢的價值凌駕於生命之上,但被經濟系統所奴役的其實不是只有那些廉價奴工或童工,而是所有依附於這個世界經濟系統的人們,所有必須每日付出自己的生命力才能夠賺錢生存的人們,差別只在於有些人很慘,有些人沒那麼慘,只有金字塔頂端的一小部分人可以享受而已。


解決方案

平等生命基金會提倡在地球上的每個人,每條生命都有平等的生命權,這意味著你擁有的生命與其他每個人都一樣是平等的,我們無法說一個人的生命比另一個人更多或更重要。
將這生命的平等擴大到種族、國家、整個世界、所有物種來看,仍是不會變的。

可惜人們的意識焦點遠離了生命的本質,而集中在創造不平等上,並以各式各樣的藉口,像是物競天擇的理論來為不平等合理化,然而我們也深刻的體驗到這個人類集體創造的不平等世界,讓大部份的人活得不是那麼幸福愉快,忘卻了曾經赤子般的單純喜悅。

所幸的是,所有生命平等的本質一直潛伏在這裡,既然我們可以創造了一個與生命本質不符的世界系統讓自己和其他人活得不幸福,我們也可以改變它、改變自己和其他人的體驗,重新創造一個表現和支持生命本質的新世界系統,就如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倡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當我們考量如何得以設計出一個可以永久執行的改變的時候,我們必需考慮到許多此刻正在面臨的問題,尤其是,我們顯然的在我們自己的定義和接受的如其所是的階級結構之中,將我們自己鎖在對世界的掌控力量之外,而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得以回到自己的力量去主導這個世界,令其到達一個可以利益全體而非只是少數人的不同的現實結果。
相當明顯的是,在此時刻僅有平等的這個點可以令我們號召自己,而由此我們可以開始修補我們至目前為止造成的破壞,這個點就是平等的責任,一個我們可以立即的分擔在這個星球上每一個人的決定的承載的點,一個我們不必要去爭論﹑爭取或者查問的點,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在自身中領悟和決定去行動而成為問題解決的一部份的一個點。
我們可以將一個更美好世界的想像留在後面,這是我們為了能夠實際地進行它而提出的草案,這個世界可以改變如同我們的改變,我們每一個人有力量成為和如同這個改變。
--- 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酬賞/效益

真正的民族主義被實現,所有人生活在大同世界的地球村中,平等的品質開始滲透到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的日常生活中。
人們在世界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都平等的被這個世界照顧到,也支持著這個世界展現和發展平等,不用再提醒自己要珍惜小確幸,因為幸福是所有生命平等享有的日常狀態。

15. 所有生命的平等權是基於全體眾生被賦予不可剝奪的自決權與最低生活品質的基本保證,這種保證透過擁有生活必需品來達成,例如適當的營養,衣著,住房,獲得知識和教育,訓練出能夠支持和維持他們的生活和家庭的實行能力,整合進他們的社會、經濟、家族、社區、文化、國家和全球關係之中,如此所有人可以,平等如一的,團結一致的表明這個全體生命平等的準則,如同是最根本的平等權。 --- 平等生命基金會 - 權利法案

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Day 365 - 民生主義


民生就是社會一切活動中的原動力。因為民生不遂,所以社會的文明不能發達,經濟組織不能改良,和道德退步,以及發生種種不平的事情。像階級戰爭和工人痛苦,那些種種壓迫,都是由於民生不遂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社會中的各種變態都是果,民生問題才是因。照這樣判斷,民生主義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所以我們對於共產主義,不但不能說是和民生主義相衝突,並且是一個好朋友,主張民生主義的人應該要細心去研究的。


我們國民黨的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也就是共產主義,不過辦法各有不同。我們的頭一個辦法,是解決土地問題。



存在問題



國父當初在提倡三民主義的背景,中國是處在均貧的情況中,所以國父提出民生主義的方法,企圖將社會帶往均富的方向,同時也企圖避免重蹈當時外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經濟雖然發達了,卻造成了貧富不均,有資產者才有人權的情況發生。


我們要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和外國是有相同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要全國人民都可以得安樂,都不致受財產分配不均的痛苦。要不受這種痛苦的意思,就是要共產。所以我們不能說共產主義與民生主義不同。我們三民主義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這樣的說法,人民對於國家不只是共產,一切事權都是要共的。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 民生主義第二講


依三民主義立國的中華民國,卻已走向了民生主義當初要避免的方向 - 一個資本主義掛帥的社會,貧富不均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權力掌握在資本家手上,強調的是私人利潤而非公眾利益。但在一塊資源有限的土地上,有人要多擁有一些資產,等於就有人要少一些資產,然而當有人因為這個制度而三餐不濟、沒地方住、或者被欺壓而無法伸張時,就可能會發生偷竊、搶劫、殺人等社會犯罪;當有人為了賺取更多利潤而使用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法時,環境汙染、政商勾結、司法不公、貪污、食安等社會問題也會出現。
人們會指責那些製造社會問題的人,但國父早已說出了一個很基本的常識:“社會中的各種變態都是果,民生問題才是因”,當一個社會體制允許為了個人自我利益而犧牲他人利益,只讓一部分的人活得好,卻讓其他人活得艱難有問題時,社會中的種種變態後果就會出現。所以與其指責那些製造問題的人,不如去體會國父這句話所考量的是什麼,並深刻反省整個社會體制,了解到是現在的體制創造了這些社會問題,如果不改變體制,而繼續讓有人的民生問題沒能被公平的照顧到,那麼所有的人其實對於社會問題都有責任。


即使一個人再有錢,也無法不被這些社會問題所影響,會吃到被汙染的食物,會吸到被汙染的空氣,會使用到可能危害健康的產品,也可能被偷竊、搶劫、殺害,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這些問題,再有錢也沒辦法逃離地球的共業。

解決方案



中國本來沒有大資本家,如果由國家管理資本,發達資本,所得的利益歸人民大家所有,照這樣的辦法,和資本家不相衝突,是很容易做得到的。 --- 民生主義第二講


上面一段話也是國父說明的一個常識,如果由國家管理資本,而國家屬於人民的,那麼當資本發達時,所有人民都獲利了,於是人民有錢投入市場中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資本家也會獲利。


其實我們可以透過修改現行體制來創造一個均富的社會,透過將天然資源和影響大眾生計的企業國有化,而全部人民做為股東,於是人民可以決定國有化企業要怎麼經營,國有化企業所賺的錢可以拿來利益人民,提供一份讓每個人民都能夠活得有尊嚴的基本收入。同時,重新定義勞動力的價值,讓有在工作的人能夠獲得合理的收入。


另外,軍事花費也是一份可以被重新導向的資金來源。當一個民主國家中的人民工時過高卻收入偏低、沒錢買房子的狀況普遍,國家的種種社會福利面臨破產,和因為貧富不均所造成的種種社會問題正逐漸在惡化時,花費大量公共資金在軍事目的上,只因為想要維護國際間的政治利益關係,卻不優先處理國內人民的生計問題,其合理性是值得質疑的。


當國家的錢被拿來平等的照顧人民,人民就有足夠的錢購買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安頓自己的生活,市場中也有充足的錢在運轉,經濟就會成長,因為社會體制允許的貪婪或生活困難而製造社會問題也會減少,這對所有人都有益,包括資本家。


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出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是一套可以實現上面描述的提案,融合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點,目的也是要創造如民生主義或者共產主義的理想 - 均富的社會,讓人民在均富的狀態下仍保有私人資產。

酬賞/效益



建議讀者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國有化資源: 重奪阿拉斯加州的公共資源",看看美國阿拉斯加州透過讓州民擁有公共資源後,所獲得的好處。

"在阿拉斯加, 我們生活依賴公共資源. 公共資源令我們獲益. 我們關心我們的公共資源. (平等地)共同擁有我們的土地和資源, 這是一個新的現代社會(運作)模式. 我們稱自己為 '擁有人的州', 我們擁有的就是公共資源. 我們相信我們的(運作)模式, 比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更優勝. 當大眾, 全世界明白了這種(運作)模式後, 不再會有理由會出現貧窮"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Day 364 - 民權主義

來源
充分的民權
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主張採取直接民權,就是人民直接行使選舉權、罷免權、創制權和複決權四種政權。而直接民權指的是人民以集會或投票的方式,行使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政權,來直接管理國事。
直接民權行使之方法,以地方自治為基礎,並以縣為單位。而每縣的國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政權,使祇盡其能,不竊其權。因此,民權主義中是以間接民權的形式來行使直接民權,本質仍是直接民權,亦即以直接民權的精神,由地方貫徹到中央。


萬能的政府
孫中山先生認為,建立五權分立的政府理由是政府是為人民謀幸福的,能力越大,則所謀求的幸福也越大,在方法上,主張依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種治權分立的原則,所組成的政府,才是完全的政府機關。
此外,為使政府萬能,就必需實現專家政治的理想,因為是政府是一大部人事機器,為求其萬能,除了使其結構完備外,還要考慮其組成分子的優異。因此除了在制度上一方面使人民有充分的控制政府管理國事的權,一方面政府要有治理政事,造福全民的能;另外,民權主義的架構中特別把考試權獨立起來,其主要目的,就在實現專家政治的理想。




存在問題



在國父的三民主義中,民權主義提倡權能區分,人民擁有國家主權,能夠行使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政權來直接管理國事,也就是人民可以創立有利人民的法律和廢除不利人民的,也可以選擇適任的政治人物和廢除不適任的;而政府則是由一群有能力的專家所組成的,政府在人民的監督和管理下,讓能力越大的人可以為越多人服務。


然而時至今日,雖然人民對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有諸多的怨言,但創制權及複決權人民卻根本未曾行使過。當人民對於總統或者政府官員不滿時,想要行使罷免權卻發現門檻高得難以執行。
人民實質有在執行的只有選舉權,但弔詭的是能選的候選人常常不見得是自己的理想人選,甚至很多選民根本不了解那些候選人是甚麼樣的人,也不知道這些候選人能為人民的生活帶來些什麼,因此選舉變成了是一種賭注,而就如其他的賭局一樣,人民大多賭輸了。


因此間接民權的行使並沒有實現直接民權的本質,反而導致了人民失去國家主權。
憲法根據國父的民權主義,明定了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但在今日國家的實質權力卻在那些政客、財團、特權人士身上,怎麼會這樣?這是誰造成的?


雖然憲法明定人民為國家的主人,但從建國的那一天起,人民似乎就沒有拿到和實行主人該有的實質權力過,這裡的人民是指大多數的平民百姓,卻反而將要過什麼樣生活的主導權交給了一小群人,不論這一小群人是名為政府或者民意代表,反正權力從來不在平民百姓身上,而大多數人民也將這種情況視為是理所當然的,總期望有良知有能力的政治人物能為自己帶來好生活,每當社會發生什麼負面的事情時也總是要找個政治人物負責,被政府欺壓時還要透過抗議來向政府討個公道。
很諷刺不是嗎,國家主人並不擁有實質主權,實質主權在公僕身上,主人們總在等待著會出現有能力的僕人來拯救自己,然而真正既有能力又有良知的僕人卻不多,等到主人們發覺僕人們在亂搞,導致主人的權益受損時卻只能站在卑微的位置抱怨僕人,期望從僕人那討個公道,真是顛倒。


很明顯的,政治影響著一個國家中每個人每天的生活,但名為主人的國民並沒有積極的參與政治,去監看公僕們在制定哪些政策,制定得合不合理,該不該執行。而僕人也大辣辣的掌權,修改、制定政策、法律,只圖利少數人卻犧牲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反正主人只會哀嚎不會行動,即使行動了也動搖不了這顛倒的體制。整個狀況如同國家主人一開始就放棄主權,然後再哀自己沒有權力。於是權與能皆集中於政客和懂得操弄政治的人手上,憲法中的民權一直以來只有名無實,可以說在這個國家的所有人都違憲了。


一個基本的常識 - 台灣今日的樣貌,是居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在一百多年來透過每天生活一點一滴所共同建立、累積而成的,雖然國際間的互動對台灣也會有影響,但如果說住在台灣的居民要為這塊土地所發生的事負起最大的責任,這是無庸置疑的。
我們無法責怪哪一些特定的人士或政黨為罪魁禍首,因為這是全部居民參與演出的台灣本土劇,不論是總統或者是平民百姓,不論藍、綠或任何黨派。


其實更追根溯底的看民權問題,甚至連憲法也不是人民制定的,人民只是出生然後接受一切就是這樣存在了。


名為民權,實為中央集權,所幸的是台灣政府還沒有完全掌控國家的權力,台灣人民還有一些為自己發聲的機會。
把台灣自嘲為鬼島,對於台灣現狀不滿的國家主人們,我們還要容許這樣的情況繼續嗎?或許是時候為我們的未來做一些真誠的思考與改變了,看看怎麼樣的生活是我們想過的,是對這塊土地所有的人們最有益的,在我們還有機會的時候。


解決方案



國父 孫文在《國父全書 - 民權主義第六講》中提到「若是大家看到了從前的舊法律,以為是很不利於人民的,便要有一種權,自己去修改,修改好了之後,便要政府執行修改的新法律,廢止從前的舊法律。關於這種權,叫做複決權,這就是第四個民權。」


任何一個立意良善的生活制度,如果只由少數人關心並執掌這個制度,任隨這些執掌者根據自我利益而解讀、修改、執行政策,而其他大多數人只是盲目的跟隨,那麼再好的制度也可以被濫用,而產出一個與原意不符的後果,就如同今日的台灣,人民會抱怨權與能階在萬惡政府的手上。


台灣自稱為民主國家,憲法明定了國家主權屬於國民全體,而全體國民也這麼認同,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實現它?
依靠今日的科技,實行直接民主在技術上不再是難事,建立一個可以讓全民參政和投票的網路平台,讓人民為自己發聲,為自己選擇的政策投上一票,就如同柯P現在開始嘗試在做的 iVoting,雖然離直接民主/民權還相差甚遠,但這是一個技術上可行的方式。


透過直接民主的制度讓要怎麼生活的決定權真正的回到人民自身,例如要不要使用核能或基因改造食物,政府不再是決策者而是全體公民,考量的點也不會再只被侷限到經濟或政治利益上,而是全體公民在各自的位置上的考量,彙整之後而求得能符合全體最大利益的共識。
同時也明瞭既然我替自己做決定,那我就得為我的決定負責任,因此不再有哪個政治人物該為人民負責,政客也無法再利用人民對政治的冷漠來圖利自己和犧牲人民的利益,因此萬惡政府將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國父在民權主義提倡的萬能政府。


徹底的改變體制,讓國家主權重新回到人民手中,這困難嗎?是的,但困難只來自於所有的人民只各自哀嚎、抗爭卻不以全體的最大利益為原則團結起來行動。


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出來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包含了直接民主的原則,並根據當今世界的狀況,將所有生命的利益納入平等考量,所提出的一套政經生活制度。
當我們願意開始站起來重拾人民如同國家主人的權力,並開始重新審視憲法和法律應用在當今台灣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時,生活收入保證是一套可以交叉參考的制度,因為它同樣提倡了國家主權在人民,而政府負責執行民意的民權概念,也提供了一個國家怎麼從現狀改變到理想情況的步驟和方針,更多細節請看看提案內容


酬賞/效益


國民將真正擁有國家的主權,可以行使選舉權、罷免權、創制權和複決權四種政權來選擇要用什麼方式和其他人共同生活,並選擇合適的人選來替公眾服務,這樣的情況將成為現實而不再只是口號。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Day 363 - 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這個字彙在維基百科中的部分說明:


社會主義是一套經濟體系政治理論,解釋頗多。一種解釋是主張或提倡公共或是整個社會作為整體,來擁有和控制生產資料(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其管理和分配基於公眾利益。[1][2][3] 其提倡由集體或政府擁有與管理生產工具,以及分配物資。[4]社會黨國際的法蘭克福宣言又認為:"在這種制度下,公共利益優先於私人利潤的利益。社會主義政策的當前經濟目標是充分就業,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平,實行社會保障和推行收入與財產的合理分配"[5]. 社會主義分為了諸多流派[6],從建立合作經濟管理結構到廢除等級制度以至於自由聯合[7]。實際上,無法簡單地用一個定義來包容所有流派[8],各派區別存在於應當建立何種社會共有的形式(包括勞工合作制、共同擁有制、國家擁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之間的比重,生產單位應當如何管理組織以及國家在社會中的角色[9]。總的來說,一個社會主義系統應該包括一套收集生產並分配的系統,直接用於滿足經濟需求和人類需要。物品和服務的目的應當是為了直接地使用而不是為了因資本積累需要而產生的私人利益[10]。賬目核算不應基於金融層面[11],而應該基於一個通用的體力勞動指標或者是直接基於勞動時間[12]



存在問題



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以公眾利益為優先,而公平分配社會的生產資料(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


在理念上,社會主義是個立意良善的主義,但是由於缺乏清楚的定義和實踐方針,隨著時間演化發展出了各種流派,也隨著使用的人各自解讀,社會主義變得像其他主義一樣,被政治人物或特權人士用來做為政治操作的工具,造成其初衷和實踐的成果有著極大的落差。
例如鄧小平於1992年初提出了他對社會主義的看法: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然而上網去搜尋一下中國大陸近年經濟方面的資料,可以看到實際上中國大陸的確快速地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但卻也已經是世界中貧富差距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了,而且這個差距仍持續在擴大中。




在研究什麼是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我發現實踐者 / 實踐國都有一些前提信念,像是 "需要國家來掌管生產資料",但國家卻被掌控在少數人的手中,而這群人通常關注的是個人利益優先於全體國民的共同利益。因此社會主義雖然提倡社會平等,以公眾利益為優先,反對階級制度,但在實踐上卻仍建構於階級制度上,也只對一部分的人有利,因此所提倡的平等打從本質上就不存在了。


《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一書在第二章開頭提到社會主義的問題:「以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者認為,要限制資本所有者的權力,辦法就是由國家掌握權力,並且剝奪作為生產資料的一切私有財產。但這個方法的結果更糟糕。在社會主義國家。財產所有者原有的權力轉移到國家手裡。在理論上,國家是公道的,是為工人的利益服務的,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國家卻是為當權者們的利益服務的

--- 節錄自 維基百科 2015


還有例如 "每個人都要工作 / 生產" 這樣的前提信念,即使現代科技的已經進步到有不少工作能用機器取代人力,而且社會生產的速度也已是極度發達,發達到了大自然修復的速度趕不上人類開採破壞的速度,但處於工作年紀者卻沒有人能閒置下來,因為人類建立了一套不工作賺錢就無法生存的社會體制。
而且這個世界產出的資源和能源有很大的比例是被浪費掉的,為了賺錢企業不斷的在製造容易損壞、汰換的產品,迅速地在消耗天然資源並製造垃圾堆積在人們平常看不到的地方,人類卻仍喊著資源不足、能源危機,仍然在想怎麼研發新科技來生產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以促進經濟成長,而不是換個邏輯用一個有效率的方式來重新分配資源。


全球生產的食物超過三分之一都無法上餐桌,不是在運輸途中腐爛了就是被較富有國家的消費者丟掉了,這些消費者習慣買太多,再把多餘的食物丟掉。這些食物約有13億噸,零售價值近1兆美元。…...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光是水的浪費量就等於歐洲最大河窩瓦河的年流量。生產、採收、運輸和包裝最後被浪費的食物所耗費的能源,會產生超過33億公噸的二氧化碳。如果「廢棄食物」是個國家,它會是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者,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 節錄自 國家地理雜誌


或許可以說現時的社會主義,其實骨子裡仍舊是資本主義,焦點仍舊是在互相競爭、剝削以獲得最大的個人利潤,貪婪與恐懼仍舊主宰著人們,金錢為王,適者生存,人人都想爬到金字塔的最頂端,也無法平等的考慮除了自己和親朋好友之外的其他人類和生命,造成了 "公眾利益為優先" 只能是社會主義的美麗外皮,一個被當權者拿來迷惑民心的口號,一個人民永遠在期待的理想,可怕的是大多數人都默認這樣的事實而不加質疑。



解決方案



資本主義並非就是負面的,社會主義也並非只能是空泛的理想,只要人們在擁有私人資產的同時,不會因為自己佔有太多而導致他人貧窮,甚至造成他人三餐不濟而無法生存,那麼擁有私人資產並非什麼邪惡的事,我們需要的是訂定一套能確保所有人都可以活得有尊嚴的生活規範,那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點是可以同時並存的。


平等生命基金會提出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是融合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點,去除其缺點的一種新生活方式,也就是讓人們可以保有私人資產的自主性,同時也能確保其他同胞的利益都有被平等的照顧到,不再有社會階級制度,因此沒有人是特權階級,也沒有人是被社會所剝削或犧牲的。


實行的方式就是國有化一個國家裏的所有資源,由政府管理原物料和產品,並透過一個定價機制產生足夠的利潤,將這些利潤用來支付條件符合的國民的生活收入補助,一份足以讓生活無虞的基本收入。而國家和政府不是屬於哪些人或哪些企業的,而是屬於全體國民的,也就是國民全都是國有化企業的股東,因此國民能夠透過生活收入補助而享受這些利潤,所以工作不再是必要的。


如果有在工作的人們,將無法收到生活收入補助,但能獲得至少生活收入補助金額兩倍的薪資收入,因此私人企業並不會被打壓或消滅,只是存在的目的和功能將會和今日世界中的企業大大不同,競爭求生存不再是動力,因為在這個制度中每個人的生存已經是被保證的了,取而代之的是競爭求進步,把競爭用在造福人類和整體地球生態上,而不會打壓其他人,犧牲大自然和其他物種。
人們工作只是為了興趣和理想,這將為企業注入蓬勃的活力,企業不再也不被允許只專注於追求利潤而生產易壞不實用的產品,這將會大大減低地球的壓力,並在整在國家甚至世界中形成一種建設性的循環。


標準局:確保和控制品質

在生活收入保證中,社群的決策和規範將服膺於維護和永續的原則。惟有應用這些原則我們才能最佳化我們如同一個社群,去供應一個最高品質的生活環境給每一個人的能力;它同時支持與維護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在實用方面,這闡明了生產並描繪了商品與服務,經由定義良好的程序以符合所有的標準,來確認和保障給消費者的品質和耐久性。

在產品或服務被放置到市場之前,此特定的產品或服務將會被一個標準局嚴格的檢查和測試以評估這產品和服務是否已經被設計、檢驗和測試到它的極限以確保原料和功能的高品質。一旦一個產品被證實和確認合格,定期的監控和檢驗將確保品質的延續性。

這個品質決定性的概念將會被充分理解,以保證在生產過程,以及在產品運送和消費者使用的最後階段的所有的層次和面向上的品質。

品質將在這些方面被評估 — 所使用的輸入原料的品質、生產過程的安全、環境衝擊的極小化、產品的耐久性,以及標籤和使用手冊上的資訊的透明度和確實性。

--- 節錄自 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酬賞/效益



生活收入保證融合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優點,以公眾利益為優先,公平分配社會的生產資料,同時保有個人資產的自主和自由,和滿足人類求新求變的創造力,最重要的是我們提出了具體的實踐辦法


除了能平等的照顧到所有人類的利益之外,生活收入保證也將地球生態納入平等的考量,讓人類可以是這顆美麗星球中永續的一份子,和其他物種共生共榮,而不是破壞毀滅其他生命和居住地,直到最後再自食惡果。


邀請您看看我們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16. 後代子孫能夠接收到一個沒有汙染、疾病、飢餓、暴力和破壞的居住星球的平等權,如此生命將持續並蓬勃發展從現在直到永遠。 ---  節錄自 平等生命基金會 - 權利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