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平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平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Day 367 - 極權主義

圖片來源

極權主義這個字彙在維基百科中的部分說明:

極權主義英語Totalitarianism,也譯作極權政體全能政體總體統治全體主義)或極權國家英語Totalitarian state),是一種政治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對社會有著絕對權威並儘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國家政治制度

極權主義尋求的是動員所有公民去支持官方的國家意識形態,不能容忍偏離國家目標的活動,同時對企業工會教堂政黨實施壓制與國家監督。

極權政體會嘗試在實質上控制社會中的一切方面,包括經濟、教育、藝術、科學、私人生活與公民道德。「官方宣告的意識形態滲透進社會結構的最深處,極權政府尋求完全控制公民的思想與行為」


存在問題

本尼托·墨索里尼認為,這樣一種體制可以將所有精神與人性的產物政治化:「國家掌控一切,沒有例外,一切不得反抗國家」。

極權政體的國家,藉由政府來統一控制全民的意志,企圖透過強制的手段來形成國家人民的共識,消弭由多元文化、個人主義所帶來的種種意識分裂與衝突的社會現象。
因此在極權主義的社會中,人民的思言行會某種程度的被政府管控,而活在一種壓迫感與恐懼之中。
然而這種國家對人民的強迫管控並不會永久持續,當民眾被壓迫到忍受不了的程度時,通常就有人會站起出進行抗爭、改革或暴亂等行動。

我花了時間去研究一些現在世界中主要影響人類生活的意識形態,發現不論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就實行的結果來看,其實這個世界本質上只存在一種主義,就是極權主義,只是被賦予了各式各樣的名稱與樣貌,和政府管束人民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例如包括民主政體的許多國家,都可以看到政府曾經利用警察或軍隊來鎮壓伸張民意的民眾;或者政府操弄了媒體和教育制度,以控管人民能獲得的知識和資訊,讓人民在對真相無知的情況下方便被政府管控,尤其在最影響人民生活的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認知控制,讓人民習慣性的依賴於政府,讓人民不了解其實這種國家體制本身就是所有社會問題的根源。
甚至整個世界經濟系統就是一個極權體制,99%的人們被金錢控制著,金錢則被那1%的世界菁英所控制著。
 
推薦大家去看看是誰在與民主為敵(The War on Democracy)戰爭製造者們(War Made Easy)金錢就是債務(Money As Debt )貨幣系統真相......等紀錄片,就可以了解到政府對人民控制和洗腦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也可以知道如果繼續依賴政府,那麼所有的問題將得不到什麼實質的改善,因為所有的問題和解答都是由目前極權性的政經系統所產生的後果,系統沒改變,創造問題和尋求解答的循環便無法停止。


解決方案

但極權體制並非是政府造成的,因為需要所有公民的配合才能夠成就一個國家體制的運作,如果人民繼續對政治冷感,只關心自己的每日生活,卻和掌管自己每日生活的政治保持距離,繼續容許一小群人掌管控制整個國家的運作,那麼就等於繼續在容許極權體制的運作。

在一個國家中,人民的最大福祉的確需要來自溝通與共識,而非對立、分化與衝突。看看現在世界上所謂的國家共識,通常是政府已經替人民做了決定,然後人民不論同不同意就只能默認接受了。
但共識不該是政府靠極權的方式提出政策,然後"強迫"所有人民去接受的,而應該是所有人經過充分溝通之後所得到一個對全體最好的決定,然後依此共識行動即能夠創造對全體最好的結果。
這其中,必須確保所有人各方面的實際考量都平等的被照顧到,於是擷取個人主義 + 極權主義的優點 = 真正的民主,因為匯集了所有個人的意見,並形成了一個對全體最有益的共識,然後將這樣的民意交由政府去付諸實行,成就了真正的民主。

這樣做就等於在實踐直接民主,並根除了極權體制下的種種問題,因為如果所有人的實際需要都被考慮和照顧到了,就不需要有人上街頭集會抗議;而各種政府欺壓人民的情況也不再容許存在,因為政府不再具有替人民做決定的權力,政府唯一的功能就是依照民意共識去辦事。

系統化管理人民的生活並沒有問題,只要確保管理權在人民自己身上,並確保所有人的福祉都平等的被照顧到,不容許有人是被犧牲或打壓的,因此系統化就只是意味著所有人都認同的生活規則。所以系統化也不必然會造就極權政府,極權只有在人民與政治系統分離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因此,建立一套符合現代情況的直接民主體制來取代極權體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就如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倡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當然,獲得全民的共識是一個需要學習的過程,而且在現行的政經體制之下會被認為幾乎不可能達成。但記住,是現行的政經體制創造了現在國家社會中所有的分化、衝突與問題的,所以不能以舊系統的出發點和思維模式來推想新系統的情況,而是要站在新系統的出發點來思考想像。
或許放棄舊的極權體制,建立新的直接民主體制,正是全民團結起來建立共識的第一步。


酬賞/效益

所有人充分的討論個人需求來共同決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在其中每個面向:政治、經濟、教育、科學、娛樂、......,皆以"全部人的最大利益"為準則來運行,因為當全部人的最大利益被達到時,所有個人的最大利益必然也同時被達到。

11. 自我治理的平等權, 而不需要外在人為的政府控制去妨礙和控制社會的生命力及其每一個組成部分。這樣的自我治理權應該被整合進更大的社會整體和憲法形式之中,以維護更大整體的完整性,如此在一個真正的共和治理形式中,每一個個體在他或她的平等生命權中是被整個社會與政治結構所支持和保護的,如此連同每一個被大力地保護的權利,則社會的完整性永遠不會被破壞。 --- 平等生命基金會 - 權利法案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Day 366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這個字彙在維基百科中的部分說明:

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改變它一貫推行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二是追求獨立,建立「民族獨立的國家」。[1]孫中山主張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孫中山主張四萬萬中國人可以說完全是漢人,卻沒有民族的精神。並引據歷史強調漢族曾經被異民族滅國兩次,且被滿族創建的清朝文字獄世界主義等消滅了民族精神與地位,所以修身、齊家、治國,中國人近幾百年以來都做不到,對於本國便不能自治,外國人看見中國人不能治國,便要來共管,使革命後的中國成為比半殖民地更低一等的次殖民地民族,並且還有再次滅國亡種的危險。故孫中山主張以提倡恢復中國民族固有道德,去恢復中國民族固有能力,然後結成家族,聯成宗族,才能治理中國,才能恢復中國民族精神與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濟弱扶傾,成一個大同之治。[2]

 

存在問題

國父提出民族主義的背景,是他看到了中國被滿清和列強殖民統治,由於深切感受到了由於民族 / 國家之間的不平等,中華民族 / 中國長時期的積弱而有滅國憂慮,便提倡了民族主義,企圖宣揚民族精神來救國。

然而民族之間的不平等、種族歧視,是如今世界中仍存在的狀況,甚至人跟人之間就一直存在著看似理所當然的不平等,例如家庭中、職場中就存在著長幼尊卑的階級制度,上位者命令或批判下位者,下位者乖乖聽命或陽奉陰違的情況是常見的人際互動模式。人與人之間也會互相較勁優越感 - 我的認知比你正確,我的觀點比你高深,我比你有成就,因此也創造了不少因為雙方都自以為是或不願服輸而產生的爭執衝突。
從個人、家庭、職場這種小地方就存在的不平等,當擴大到一個種族、一個國家、或整個世界時,難道許多小的不平等會累積成大的平等嗎?無怪乎人人生而平等只能是一種需要依靠法律強制維護的概念,而不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狀態,也無怪乎種族歧視這類的問題一直存在。

充裕的時間與知識,讓巧克力生產鏈中的所有其他成員,有能力從他們的資本與勞力投資中,獲得令人滿意的回報--每一位可可參與者都喜上眉梢,除了位於生產底層的農民。
瑪柯最痛徹心扉的一次經驗是,當他尋獲其中一位男孩時,他已經奄奄一息。「我看見一堆樹葉底下似乎藏著什麼東西的樣子。一開始我完全不敢相信眼前所見,但是葉子底下是一名孩子的身體。他生了病,褲子上都是排泄物,他們就把他扔到外面的農地裡等死。」
--- 節錄自 巧克力禍心

如果我們去看一看今日的世界系統,就可以發現民族 / 國家間存在著極度廣泛的不平等,在全球化的今日,國與國、種族與種族之間除了軍事武力上的不平等,在經濟上的不平等更是嚴重,例如富裕國家所販賣的衣服、手機,是從某些貧窮國家的血汗工廠所生產的;某些國家人們平常在吃的巧克力,是由某些國家的奴工或者童工被逼迫去生產可可豆的。
在這樣的不平等之中,金錢的價值凌駕於生命之上,但被經濟系統所奴役的其實不是只有那些廉價奴工或童工,而是所有依附於這個世界經濟系統的人們,所有必須每日付出自己的生命力才能夠賺錢生存的人們,差別只在於有些人很慘,有些人沒那麼慘,只有金字塔頂端的一小部分人可以享受而已。


解決方案

平等生命基金會提倡在地球上的每個人,每條生命都有平等的生命權,這意味著你擁有的生命與其他每個人都一樣是平等的,我們無法說一個人的生命比另一個人更多或更重要。
將這生命的平等擴大到種族、國家、整個世界、所有物種來看,仍是不會變的。

可惜人們的意識焦點遠離了生命的本質,而集中在創造不平等上,並以各式各樣的藉口,像是物競天擇的理論來為不平等合理化,然而我們也深刻的體驗到這個人類集體創造的不平等世界,讓大部份的人活得不是那麼幸福愉快,忘卻了曾經赤子般的單純喜悅。

所幸的是,所有生命平等的本質一直潛伏在這裡,既然我們可以創造了一個與生命本質不符的世界系統讓自己和其他人活得不幸福,我們也可以改變它、改變自己和其他人的體驗,重新創造一個表現和支持生命本質的新世界系統,就如平等生命基金會所提倡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當我們考量如何得以設計出一個可以永久執行的改變的時候,我們必需考慮到許多此刻正在面臨的問題,尤其是,我們顯然的在我們自己的定義和接受的如其所是的階級結構之中,將我們自己鎖在對世界的掌控力量之外,而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得以回到自己的力量去主導這個世界,令其到達一個可以利益全體而非只是少數人的不同的現實結果。
相當明顯的是,在此時刻僅有平等的這個點可以令我們號召自己,而由此我們可以開始修補我們至目前為止造成的破壞,這個點就是平等的責任,一個我們可以立即的分擔在這個星球上每一個人的決定的承載的點,一個我們不必要去爭論﹑爭取或者查問的點,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可以在自身中領悟和決定去行動而成為問題解決的一部份的一個點。
我們可以將一個更美好世界的想像留在後面,這是我們為了能夠實際地進行它而提出的草案,這個世界可以改變如同我們的改變,我們每一個人有力量成為和如同這個改變。
--- 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酬賞/效益

真正的民族主義被實現,所有人生活在大同世界的地球村中,平等的品質開始滲透到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的日常生活中。
人們在世界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都平等的被這個世界照顧到,也支持著這個世界展現和發展平等,不用再提醒自己要珍惜小確幸,因為幸福是所有生命平等享有的日常狀態。

15. 所有生命的平等權是基於全體眾生被賦予不可剝奪的自決權與最低生活品質的基本保證,這種保證透過擁有生活必需品來達成,例如適當的營養,衣著,住房,獲得知識和教育,訓練出能夠支持和維持他們的生活和家庭的實行能力,整合進他們的社會、經濟、家族、社區、文化、國家和全球關係之中,如此所有人可以,平等如一的,團結一致的表明這個全體生命平等的準則,如同是最根本的平等權。 --- 平等生命基金會 - 權利法案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Day 363 - 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這個字彙在維基百科中的部分說明:


社會主義是一套經濟體系政治理論,解釋頗多。一種解釋是主張或提倡公共或是整個社會作為整體,來擁有和控制生產資料(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其管理和分配基於公眾利益。[1][2][3] 其提倡由集體或政府擁有與管理生產工具,以及分配物資。[4]社會黨國際的法蘭克福宣言又認為:"在這種制度下,公共利益優先於私人利潤的利益。社會主義政策的當前經濟目標是充分就業,增加生產,提高生活水平,實行社會保障和推行收入與財產的合理分配"[5]. 社會主義分為了諸多流派[6],從建立合作經濟管理結構到廢除等級制度以至於自由聯合[7]。實際上,無法簡單地用一個定義來包容所有流派[8],各派區別存在於應當建立何種社會共有的形式(包括勞工合作制、共同擁有制、國家擁有制或全民所有制),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之間的比重,生產單位應當如何管理組織以及國家在社會中的角色[9]。總的來說,一個社會主義系統應該包括一套收集生產並分配的系統,直接用於滿足經濟需求和人類需要。物品和服務的目的應當是為了直接地使用而不是為了因資本積累需要而產生的私人利益[10]。賬目核算不應基於金融層面[11],而應該基於一個通用的體力勞動指標或者是直接基於勞動時間[12]



存在問題



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以公眾利益為優先,而公平分配社會的生產資料(產品、資本、土地、資產等)。


在理念上,社會主義是個立意良善的主義,但是由於缺乏清楚的定義和實踐方針,隨著時間演化發展出了各種流派,也隨著使用的人各自解讀,社會主義變得像其他主義一樣,被政治人物或特權人士用來做為政治操作的工具,造成其初衷和實踐的成果有著極大的落差。
例如鄧小平於1992年初提出了他對社會主義的看法: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然而上網去搜尋一下中國大陸近年經濟方面的資料,可以看到實際上中國大陸的確快速地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但卻也已經是世界中貧富差距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了,而且這個差距仍持續在擴大中。




在研究什麼是社會主義的過程中,我發現實踐者 / 實踐國都有一些前提信念,像是 "需要國家來掌管生產資料",但國家卻被掌控在少數人的手中,而這群人通常關注的是個人利益優先於全體國民的共同利益。因此社會主義雖然提倡社會平等,以公眾利益為優先,反對階級制度,但在實踐上卻仍建構於階級制度上,也只對一部分的人有利,因此所提倡的平等打從本質上就不存在了。


《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一書在第二章開頭提到社會主義的問題:「以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者認為,要限制資本所有者的權力,辦法就是由國家掌握權力,並且剝奪作為生產資料的一切私有財產。但這個方法的結果更糟糕。在社會主義國家。財產所有者原有的權力轉移到國家手裡。在理論上,國家是公道的,是為工人的利益服務的,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國家卻是為當權者們的利益服務的

--- 節錄自 維基百科 2015


還有例如 "每個人都要工作 / 生產" 這樣的前提信念,即使現代科技的已經進步到有不少工作能用機器取代人力,而且社會生產的速度也已是極度發達,發達到了大自然修復的速度趕不上人類開採破壞的速度,但處於工作年紀者卻沒有人能閒置下來,因為人類建立了一套不工作賺錢就無法生存的社會體制。
而且這個世界產出的資源和能源有很大的比例是被浪費掉的,為了賺錢企業不斷的在製造容易損壞、汰換的產品,迅速地在消耗天然資源並製造垃圾堆積在人們平常看不到的地方,人類卻仍喊著資源不足、能源危機,仍然在想怎麼研發新科技來生產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以促進經濟成長,而不是換個邏輯用一個有效率的方式來重新分配資源。


全球生產的食物超過三分之一都無法上餐桌,不是在運輸途中腐爛了就是被較富有國家的消費者丟掉了,這些消費者習慣買太多,再把多餘的食物丟掉。這些食物約有13億噸,零售價值近1兆美元。…...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光是水的浪費量就等於歐洲最大河窩瓦河的年流量。生產、採收、運輸和包裝最後被浪費的食物所耗費的能源,會產生超過33億公噸的二氧化碳。如果「廢棄食物」是個國家,它會是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者,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 節錄自 國家地理雜誌


或許可以說現時的社會主義,其實骨子裡仍舊是資本主義,焦點仍舊是在互相競爭、剝削以獲得最大的個人利潤,貪婪與恐懼仍舊主宰著人們,金錢為王,適者生存,人人都想爬到金字塔的最頂端,也無法平等的考慮除了自己和親朋好友之外的其他人類和生命,造成了 "公眾利益為優先" 只能是社會主義的美麗外皮,一個被當權者拿來迷惑民心的口號,一個人民永遠在期待的理想,可怕的是大多數人都默認這樣的事實而不加質疑。



解決方案



資本主義並非就是負面的,社會主義也並非只能是空泛的理想,只要人們在擁有私人資產的同時,不會因為自己佔有太多而導致他人貧窮,甚至造成他人三餐不濟而無法生存,那麼擁有私人資產並非什麼邪惡的事,我們需要的是訂定一套能確保所有人都可以活得有尊嚴的生活規範,那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點是可以同時並存的。


平等生命基金會提出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是融合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點,去除其缺點的一種新生活方式,也就是讓人們可以保有私人資產的自主性,同時也能確保其他同胞的利益都有被平等的照顧到,不再有社會階級制度,因此沒有人是特權階級,也沒有人是被社會所剝削或犧牲的。


實行的方式就是國有化一個國家裏的所有資源,由政府管理原物料和產品,並透過一個定價機制產生足夠的利潤,將這些利潤用來支付條件符合的國民的生活收入補助,一份足以讓生活無虞的基本收入。而國家和政府不是屬於哪些人或哪些企業的,而是屬於全體國民的,也就是國民全都是國有化企業的股東,因此國民能夠透過生活收入補助而享受這些利潤,所以工作不再是必要的。


如果有在工作的人們,將無法收到生活收入補助,但能獲得至少生活收入補助金額兩倍的薪資收入,因此私人企業並不會被打壓或消滅,只是存在的目的和功能將會和今日世界中的企業大大不同,競爭求生存不再是動力,因為在這個制度中每個人的生存已經是被保證的了,取而代之的是競爭求進步,把競爭用在造福人類和整體地球生態上,而不會打壓其他人,犧牲大自然和其他物種。
人們工作只是為了興趣和理想,這將為企業注入蓬勃的活力,企業不再也不被允許只專注於追求利潤而生產易壞不實用的產品,這將會大大減低地球的壓力,並在整在國家甚至世界中形成一種建設性的循環。


標準局:確保和控制品質

在生活收入保證中,社群的決策和規範將服膺於維護和永續的原則。惟有應用這些原則我們才能最佳化我們如同一個社群,去供應一個最高品質的生活環境給每一個人的能力;它同時支持與維護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在實用方面,這闡明了生產並描繪了商品與服務,經由定義良好的程序以符合所有的標準,來確認和保障給消費者的品質和耐久性。

在產品或服務被放置到市場之前,此特定的產品或服務將會被一個標準局嚴格的檢查和測試以評估這產品和服務是否已經被設計、檢驗和測試到它的極限以確保原料和功能的高品質。一旦一個產品被證實和確認合格,定期的監控和檢驗將確保品質的延續性。

這個品質決定性的概念將會被充分理解,以保證在生產過程,以及在產品運送和消費者使用的最後階段的所有的層次和面向上的品質。

品質將在這些方面被評估 — 所使用的輸入原料的品質、生產過程的安全、環境衝擊的極小化、產品的耐久性,以及標籤和使用手冊上的資訊的透明度和確實性。

--- 節錄自 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酬賞/效益



生活收入保證融合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優點,以公眾利益為優先,公平分配社會的生產資料,同時保有個人資產的自主和自由,和滿足人類求新求變的創造力,最重要的是我們提出了具體的實踐辦法


除了能平等的照顧到所有人類的利益之外,生活收入保證也將地球生態納入平等的考量,讓人類可以是這顆美麗星球中永續的一份子,和其他物種共生共榮,而不是破壞毀滅其他生命和居住地,直到最後再自食惡果。


邀請您看看我們的生活收入保證提案

16. 後代子孫能夠接收到一個沒有汙染、疾病、飢餓、暴力和破壞的居住星球的平等權,如此生命將持續並蓬勃發展從現在直到永遠。 ---  節錄自 平等生命基金會 - 權利法案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Day 362 - 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這個字彙在維基百科中的部分說明:


共產主義(英語:communism;拉丁語:communismus)是一種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私有產權,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生產資料共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張一種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國家政府的社會。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其主張勞動的差別並不會導致佔有和消費的任何不平等,並反對任何特權。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發展上分三個階段,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 既沒收私有制財產為國有化並為公有制社會的起步鋪墊基礎;中期階段是公有制社會戰勝私有制世界的階段,由於公有制社會體現『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優勢,能夠極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會裡的廣大中下層人民,使得公有制社會能夠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圍圈裡得到蔓延與擴展,並不斷的突破、戰勝私有制世界後,最終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級階段是在公有制社會更加穩定、成熟的基礎上開始步入自由發展的階段,既邁入自由世界的階段,當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 後,自由世界形成雛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階級、國家和政府,政府的職能幾乎被消耗到社會的各領域裡。通常所說的共產主義,指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也就是 共產主義的自由世界。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唯物主義),資本主義必將為共產主義所取代,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 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後,每個人都有機會自我發展個人素質。共產主義思想在實行上,需要人人有 高度發達的集體主義精神,而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達到充分的發展和極度的發達。

存在問題



根據上段的描述可以了解到,馬克思主義的初衷是想要解決由於私有資產制社會裡個人財產的不平等,所導致的種種社會不公平,而形成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與矛盾。其理想目標是想要建立一個公平、自由、無階級、無國界的世界,當達到了共產主義的最終階段,世界上絕大部分人力被完全的閒置下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通過提取社會的公共資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就是釋放社會的勞動力來達到個人的自由生活、自由工作和自我發展,也因此建立一個以人民為主,更適合所有人生活的世界。


可惜馬克思並沒有考慮其共產主義在現實世界的可行性,也就是沒有考慮到怎麼從以自我利益為主的私有資產制社會,一步步地轉型到理想世界的具體落實步驟。因此當後人企圖在自己的國家實踐共產主義時,仍舊本著人性自私的出發點去實行這套制度,而導致了近代我們所看到的共產主義國家,其實際發展和共產主義的原始理想完全是兩回事。


當前由共產主義政黨執政的國家包括中國越南朝鮮寮國古巴。由於現存的共產主義國家發展仍然是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他們大都還存在著階級、政黨、警察和軍隊,以保證生產資料的生產、使用、收益和處分。但是在實踐中,中國、越南、寮國向資本主義「投降」般的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其社會允許甚至鼓勵私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古巴依然保持著較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朝鮮則已變成了介於法西斯獨裁神權君主之間卻披著紅色外衣的政體。 ( 節錄自維基百科 - 2015 )


在今天,共產主義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一個象徵正面的或負面的名詞。一個在民主體制國家被教育出來的人,所學到的共產主義大概會跟負面的、邪惡的、獨裁專制、政治迫害、沒有人權自由、....等字彙連結在一起。但相信在共產主義國家的人民,透過國家給予的教育,對於什麼是共產主義會有著不一樣的觀感。
這意味著共產主義的原意是什麼已經不再是被關注和實踐的焦點,而實際上人們的注意力則被掌權者們引導到民主與共產主義的對立,或者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對立,如同正義與邪惡的對立意識上了,接受國家教育洗腦而盲目著相信我們國家的體制才是最好的。但掌權者們不管打著民主或共產主義的名號都無所謂,只要人民專注著去對抗"敵人",乖乖的接受少數特權人士的統治而不自知,努力工作為他們推動經濟來賺錢,這才是他們要的。


冷戰期間,蘇維埃式的社會主義和美國式的資本主義雙方意識形態的爭鬥中都宣稱自己是「自由」的衛士,並指責對方「壓迫」。西方冷戰時期共產主義統治的批評家強調共產主義的統治剝奪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出版自由和法律面前的平等。蘇聯冷戰批評家回應爭論時堅稱資本主義下的公民自由僅存在於統治階層,而且他們聲稱對於和他們無關的下層階級缺乏經濟能力以使他們實現任何有意義的方式。 ( 節錄自維基百科 - 2015)

解決方案



共產主義是建立在這個信念基礎上的:這個世界的不公正和不平等是由於那些資產階級所造成的,因此共產主義是基於對富人的指責,但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對這個世界目前糟糕的情況負有平等的責任,無論你是一個工人還是一個資本家,我們全都默認、參與、接受和允許了當前世界系統的運作方式。正因為如此,只指責他人而不檢討自己並不會帶來改變,而只有通過全體參與者共同制定一個能顧及到全體最大利益的協議,看看怎麼樣的生活制度對所有人才是最好的,這樣才能真正帶來改變。


平等生命基金會提出了一個考慮到所有生命利益的方案 - 生活收入保證,在其中建議了將國家主權平等的交還每個國民,並且將天然資源國有化,不是政府或者企業擁有這些資源,而是全體國民直接擁有這些資源,全體國民將是國有化企業的股東,企業所獲得的利潤將會無條件提供給沒有在工作的人們一份生活收入,一份足以讓人活得有尊嚴的收入,而那些有在工作的人們則會獲得至少生活收入兩倍以上的工資。賺錢求生存不再是人們工作的動力,工作將會只是為了興趣, 每個人都能夠跟據他們真正的創造力,選擇他們的職業去發展和實踐個人潛能。
在生活收入保証中,政府將不再做為領導和管理人民的角色,而是所有的人民平等的享有國家主權,是以民為本的制度,政府將做為如實執行民意的機構而存在。


這是一個致力於把地球資源公平的用在照顧全部人類、全部生命福祉的提案,不再只是照顧和圖利部分特權人士,因此如共產主義所認同的點 - 我們將建立一個平等無階級的社會,每個人能夠透過網路平等的參與國家政治;是一個均富的社會,不管有沒有工作所有人都可以活得很好;並且能夠避免一切與人民利益相左的事務,因為所有國家的重大決定不再是政府或少數人決定的,而是每個國民透過網路投票共同決定的,人民將共同決定什麼是對自己和全部人最好的政策。


生活收入保證提案將所有生命的利益納入考量,是一個關注全體生命如何在這個星球上永續和諧共生的計畫,我們召喚所有有此視野的人們加入,來參與一個能夠帶來改變的運動。
裡面擬出了如何在現在世界實踐的綱要,當然具體的實施細節會根據地域國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這是為了能夠實際地進行它而提出的草案,內容涵括了政治、經濟、教育、居住、飲食、.....所有的領域,更詳細的內容請看生活收入保證的網站。

酬賞/效益



在共產主義社會裡,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範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範疇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 ——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 節錄自維基百科 - 2015)


當生活收入保證被落實後,任何人將不再被侷限於特定的活動範圍中,而是可以在任何範疇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任何人可以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過著真正自由愜意的生活。


甚至當所有國家都落實了生活收入保證之後,說不定共產主義的最終理想目標 -  一個沒有階級和無國界的社會 - 將會被實現。

這個世界是有機會可以改變的,請加入我們的行列,共同推動改變。